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战国帝业 > 第651章 欲求关中

第651章 欲求关中(2/3)

妨。”

    “中山公,请问关中与巴蜀哪个更为重要?”

    “自然是关中,关中形胜,得关中者,必得天下。”

    “是了!”内史腾点头认同了田秀的话,接着说道:“既然中山公也知道得关中者得天下,那您为什么要舍弃关中而取巴蜀?”

    田秀一愣。

    他总不能说不要关中而要巴蜀是怕消化不良吧?

    田秀讪笑着摇头:“腾君说笑了,关中是秦国的根基,岂能拱手相让?”

    内史腾捋着胡须呵呵一笑,道:“中山公到底是不想要,还是不敢要?”

    田秀说道:“我并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此话何解?”

    “关中人口数百万,赵国贸然取关中,我恐秦人不服。”田秀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赵国一共才不到六百万人口,而秦国仅关中地区就差不多四百万人。

    这么多人一下子成为赵人,赵国很可能会消化不良。

    当然,赵国也可以像始皇帝那样,冒着消化不良的风险强行吞并整个秦国。

    代价就是,关中地区可能变得极不稳定,随时都会崩盘。

    田秀吸取了始皇帝的教训,才没有急着把整个秦国吞入囊中,而是徐徐图之。

    这么做慢是慢了点,但是稳。

    “中山公此言差矣!”内史腾摇着头说:“关中之地,秦人饱受秦法之害,许多秦人都已经恨死秦国了,若明公取关中之地,以仁义对待秦人。秦人必对赵国竭诚拥护,又怎么会不服呢?”

    “明公若是想统一天下,则必要得关中不可,关中之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昔日周武王有此处而得天下。”

    “公舍弃关中不取而取巴蜀,此实乃下下策也。巴蜀久经战火,国弱民穷,且蜀中与邯郸相距千里,赵国纵夺蜀地亦不可守。”

    “试问明公,将来若是楚国兴师攻取巴蜀,赵国是救还是不救呢?若是救援赵军要从千里之外赶来,若是不救巴蜀必失。若赵军屯兵于蜀地,一旦关中反水,两国联系中断,恐重蹈庄蹻覆辙。”

    内史腾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听得田秀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先生一言,令秀茅塞顿开。”田秀站起身对内史腾拱手拜谢。

    内史腾受了这一拜继续说道:“明公,若是您能有关中之地,则早晚必得天下。且关中与赵国相连,赵国不必担心关中会失去控制。

    而秦国虽然还有巴蜀,明公只需困秦王于咸阳,则巴蜀早晚必归赵国矣。

    简而言之,公取巴蜀则关中、巴蜀皆失,公取关中则巴蜀、关中皆得。”

    田秀听闻不由感叹:“腾君真乃世之大才也,若嬴政重用腾君,吾必不能到此。”

    “先生,请再受我一拜!”田秀又对内史腾一拜。

    内史腾赶忙还礼道:“丞相之才远胜于我,腾早想归附丞相,只是秦王政厚待于在下,腾实在不忍弃之。如今嬴政败亡,腾愿为丞相效力!”

    田秀闻言,感慨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日秀得先生辅佐,早晚必能成就统一之大业。”

    “恨不能早日追随明公。”

    “先生!”田秀扶着内史腾坐下,恭敬的请教道:“如今秀已得关中,不知先生以为,秀接下来该如何做,方可统一天下?”

    内史腾今天竟然敢学毛遂自荐,明显是已经做好了功课。“丞相,如今您已经得到关中之地,接下来只需休养生息,最多两三年,等到关中恢复元气,即可开始统一之大业。”

    “当今天下诸国中,韩国最弱,可最后灭之。”

    田秀问:“既然韩国最弱,应当先伐之,为何要将它放到最后讨伐?”

    历史上秦灭六国最先打的就是韩国,俗话说柿子挑软的捏。

    田秀觉得赵国下一步要灭的就应该是最弱的韩国,内史腾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内史腾微微一笑,解释道:“丞相有所不知,韩国虽弱,但其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天下之中,若先伐韩,必会引起其他诸国警觉,联合起来对抗赵国。而且韩国与魏国相邻,魏国实力不弱,若魏国出兵相助韩国,赵国伐韩恐会陷入持久战。”

    “而先将韩国搁置,转而攻打其他国家,可使其他国家放松警惕。待赵国逐一削弱其他国家实力后,再回过头来灭韩,此时韩国孤立无援,赵国便能轻易将其拿下。如此一来,既能避免过早引起诸国联合,又能逐步蚕食各国,最终实现统一大业。”

    田秀听后,恍然大悟,不禁称赞道:“先生高见,秀佩服不已。就依先生所言,先休养生息,再按此策略逐步统一。”

    内史腾拱手道:“丞相英明,假以时日,天下必归赵国。”

    两人相谈一日甚欢,当夜两人同榻抵足而眠。

    次日,田秀入宫拜见成蟜。

    宫中。

    成蟜端坐于王座上。

    田秀行礼拜道:“见过大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