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529章 林邑

第1529章 林邑(2/3)

这边吃饭呢,以往可没见识过。

    李复哈哈一笑。

    “这个屋子,没有地龙,看到这大炕了没,脱鞋上炕,更暖和,屋子里的暖,都是炕发散出来的,炕道连着外面的炉灶,这整个院子,是宅子里的厨房。”李复解释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窦奉节惊讶了一瞬。

    “妙啊。”

    他不由得夸赞。

    李复笑着招呼众人落座。

    说笑之间,仆从们鱼贯而入,带骨鲍螺,羊舌签等菜式被率先端上了桌。

    屋子里有一黄泥小火炉,上面煮着黄酒,有侍女专门候在一边。

    “诸位,今日咱们有正经事要谈,就不饮烈酒了,这大冬天的,喝点黄酒,暖暖身子,再合适不过了。”李复笑道。

    无酒不成席,坐在一块吃饭了,也不能一点都不喝。

    随后,他转过头去看向李承乾。

    “高明,今日你喝些果汁,莫要饮酒。”

    李承乾点头应是。

    王叔不让自己喝肯定有王叔的道理。

    更何况,下午还要去工地上呢。

    喝酒误事。

    李承乾对于喝酒这种事情并不热衷,有场合必喝不可,就象征性的喝点,他年虽小,酒水伤身他也明白。

    至于平常,他是不沾酒的。

    一天天忙的要死,哪儿有那么多闲工夫和哀愁的心思寄托在喝酒上?

    "今日请各位来,是要议一桩关乎大唐万民肚皮的大事。"李复盘膝而坐,目光扫视过众人:“大家可知道,岭南以南,有个叫占城的地方?”

    众人稍加思索。

    “可是林邑国境内?”苏定方说道:“听说去年还来进贡过驯象。”

    李复微微颔首。

    “没错,就在林邑境内,林邑境内的占城,有一种稻子,岁可三熟,耐旱抗涝。若引种江南,亩产翻倍不止。”

    “在岭南与林邑气候相同的地方,一年熟三回,往北,江南西道,江南东道,不比岭南气候,但是一年熟两回,是没有问题的。”

    屋内骤然一静,连侍婢添酒的声响都清晰可闻。

    李承乾更是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如果真是这样,引进大唐,能填饱好多百姓的肚子了。

    “殿下是想要引进此稻?”马周问道。

    "不错。"李复笑道:“否则,今日也就不会将诸位召集到这里,坐下一起吃这顿饭了。”

    “我想着,咱们先商议商议,具体呢,写个奏章,初步拟个章程,而后,送入宫中。”

    “当然,奏章之中,诸位是否想要落款,皆是自愿。”

    “话先说下,奏章落款之后,将来这件事朝廷要做了,或许,可能会被派到岭南去。”

    李复先将可能发生的,提前告知。

    至于后续,是否在奏章上留名落款,全看自己的选择。

    窦奉节动作顿了顿。

    "三熟?真有这等神稻?”

    王玄策不慌不忙地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这个不难验证,广州口岸有诸多岭南的,还有海上的商人在沿海口岸交易,到时候派遣一队人马前往,在他们中间打听打听,说不定还能带回实物,一旦验证属实,这等好东西,岂有视而不见之理?”

    “如此一来,送进宫中的奏章,也就言之有物了。”

    李复看向王玄策,脸上带着笑意:“王主簿说的不错,东西带回来,咱们就言之有物了。”

    “《岭南异物志》中倒有记载,只是不知道竟能一年三熟。”李承乾说道:“是因为气候原因?”

    他更想知道这个问题。

    大唐疆域广阔,自南到北,气候有诸多变化,不同的区域,种植的作物不相同。

    《晏子使楚》中有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没错,都知道越往南,天气热,雨水多,原因就在这里。”

    “天气热有利于作物生长,雨水多,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光照,水分,热量,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就会缩短。”

    “咱们北方这边,冬天相对闲散,不就是因为天气冷吗?”

    苏定方不问太多,在李复的话一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在思索,如何去林邑了。

    “自泉州出发的话,乘东南风四十日可达占城。”

    “但是需要等明年四月份季风转向,现在去是逆风。”

    马周惊讶,笑问着:“苏将军连南洋季风都了如指掌?”

    “以前认识过一个波斯的海商,就详细打听了一些事情。”苏定方说道:“他们的商队有六桅海船,底舱能装千石。若朝廷真要取稻种,这种船,倒是可以研究研究,在海面上运送货物,这是利器。”

    商人的货船跟水师的战船是两码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