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447章 留名

第1447章 留名(2/3)

   有的人,退休了还不舍得放权呢。

    更别说李渊这个当皇帝的,现在才成了太上皇。

    老人家嘛,要哄着。

    也是让老头儿知道,你能决定的事情,还有很多呢,臣子们,还听你的话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给老头儿加这样的工作,老头儿也高兴,李二凤那里,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跟李二凤没多大关系。

    又不是李二凤掏钱。

    不掏钱的人,莫得话语权。

    李复让伍良业回宅子里说一声,说今晚不回去吃饭了,在工地上用晚饭,让宅子里的人把他烧烤的家伙事都给搬过来。

    再让厨房送些处理好的食材过来,他要在这边跟阎立德他们一块吃烧烤。

    这天气,正好。

    除却烧烤之外,再送些酒水过来。

    至于菜嘛,工地上的大锅饭,拿两个盆,盛些菜过来,那就够了。

    在场的虽然都是大唐的官员,放在长安城里,也算是显贵,但是凑在工地上,都没有那么多讲究。

    精致人才不会下工地呢。

    日头落了,天黑了下来,棚子的竹帘被掀起,在门口支上了烧烤炉。

    伍良业带的人回来,拿了不少东西。

    食材酒水。

    连烤串都是厨房里的人给串好的,来了这边直接上炉。

    桌子上放着两盆菜,都是工地上的大锅饭里舀回来的,一人一勺,先垫着点。

    一会儿喝酒,肚子里可不能没东西。

    “我还真是很久没回长安了。”姜确说道:“最近长安可有什么消息?”

    窦奉节应声:“听说各地的朝集使,准备进京了。”

    窦奉节没有在庄子上驻扎下,每个月,还是要回长安住一天的,然后再回来继续干活。

    毕竟,如今他家,还真离不开他。

    他未成亲,家里就只有母亲在掌家,还是要回去露一面的。

    “这么早?”姜确惊讶了一声:“往年都是年底吗?”

    “往年也没有像今年这样,大部分人都来长安。”窦奉节说道:“前两年年头不好,所以,大家都不来,因为到了长安,也没什么好禀报的。”

    “总归不能大过年的,说哪儿哪儿天灾了,地里收成不好。”

    “这不是触霉头嘛。”

    “陛下听了这样的话,虽然是实话,但是,能高兴吗?”

    众人纷纷摇头。

    倒也是。

    “听闻应国公回京述职,还要带着他闺女,还真是稀奇。”

    “什么国公?”李复怀疑自己听错了。

    “应国公。”窦奉节着重说了“应”字。

    哦对,殿下的老丈人,是英国公。

    “带闺女来有什么稀奇的。”阎立德笑道:“听我夫人说起过,应国公的次女,今年才九岁,他是五年前去的利州,五年前,那还是个四岁的娃娃,怕是对长安一点印象都没有,如今想要回长安看看,人之常情。”

    煮茶的泥炉里的炭火"啪"地爆出个火星,众人还在兴致勃勃的说着朝集使的事情,而李复,则是在琢磨应国公。

    应国公,武士彠。

    姜确提起酒壶,为众人倒了酒。

    “听说应国公家的那个女儿,聪明的很,武士彠爱若珍宝。”

    “以前我家夫人还念叨着着呢,往后孩子长大了,相看相看,说不定两家还能结亲呢。”

    “但是,人家是国公家的闺女,可看不上姜家。”

    说到这里,姜确笑了笑。

    他姜确,如今也不过是在匠作监里,谋一份差事,家中,算不得什么顶级的勋贵之家。

    众人皆笑,窦奉节一口茶呛在喉咙里,咳得满脸通红。

    李复回过身来,笑着替他拍背。

    “这么大的人了,喝口茶还能呛着。”

    窦奉节缓过一口气。

    “我也没想到,随口一提,应国公家的闺女,还在长安城留了名呢。”

    “怎么,姜少匠,令夫人,是惦记上人家闺女了?”

    姜确叹息一声。

    “谈不上惦记,就是想着给家里的小子,多物色物色,挑个合适的。”

    “但是我这不劝嘛,不合适。”

    “儿女结亲,讲究个门当户对,我们家对上人家家,这算高攀了。”

    马周笑着反驳。

    “可不能这么说,如今你正当壮年,往后也不一定一直都待在匠作监,人在长安,有的是机会调整呢,可不要这么早就下定论,况且,你家那小子才多大,不着急结亲。”马周说道:“只是你家夫人,提早惦念呢。”

    阎立德笑着应声。

    “长安城里的好姑娘好郎君,那都有一群如狼似虎的盯着呢,不说到不到年纪,反正,但凡发现合适了,都要提早说好,提早先定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