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444章 离别

第1444章 离别(1/3)

    “是,上一次来,没有跟阎少匠过多接触,但是看过阎少匠的画作。”李承乾说道:“说是阎家兄弟,都可。”

    “那在长安城中,不是还有个阎立本吗??”李复提醒道:“那孩子,不会是盯上阎立本了吧?只是故意说阎立德,毕竟,阎立德是在庄子上干活,一天到头可是回不去几次长安城。”

    阎立德都在庄子上给他自己建造新宅子了,大有要住下来,将短期活儿干成养老活儿的架势。

    拜师阎立德?学什么?学土木工程吗?

    学怎么在庄子上顶着大太阳,管着一大帮工匠盖房子吗?

    李承乾微微摇头。

    “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反正只是在我跟前提了一嘴,他若是有心想要拜师的话,应该会与阿翁去说,或者是,找阿耶去解决这个问题吧。”李承乾说道。

    李复微微颔首。

    只要不把阎立德调回长安城,怎么着都好说。

    阎立德在庄子上干的好好的,他要是回去给鲁王当老师了,这么大的一个庄子,可怎么办啊。

    所以说,还是去要阎立本为好。

    要说绘画方面,因为一幅步辇图,阎立本的名声可比阎立德大多了。

    虽然,现在步辇图还没出来呢。

    与陆德明寒暄了几句后,李复一行人就离开书院,回宅子里去了。

    书院也已经开学了,庄子上,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不再见村里有诸多孩童出来一起结伴玩耍打闹了。

    偶尔有三五成群的孩子,都还是未曾到要读书的年纪。

    庄户人家的孩子,连启蒙的年岁,都要晚许多。

    例如李承乾他们兄弟几个,包括诸多家境优越的人家,家中孩童在三岁的时候,就要请先生开蒙了。

    世家之中,更是如此,族学当中,也专门设有为族中孩子开蒙的学堂,与其他读书的孩子,是分开来的。

    在读书学习一方面,他们领先旁人太多。

    次日清晨一早,马车和队伍已经在宅子门口等候,李承乾随行的仆从已经东西收拾好,往马车上安置。

    孩子们在这里住了将近两个月,东西着实不少。

    原本就算是没带多少东西,来到宅子里后,李韶今日给他们添一些,明日给他们添一些,再回去的时候,原先的车马也装不下了。

    宅院门口一片忙碌,仆从清点着东西,以免错漏。

    他们轻手轻脚地将箱笼、书匣搬上马车。

    李承乾他们四个孩子站在台阶上,不舍的看着着宅子周围的景色。

    下次来,还不一定是什么时候呢。

    真是羡慕丽质,拜了孙道长为师,如果想要来庄子上住上几天,这也算是个借口。

    若说是为了她的身体着想,阿耶和母后也不会反对。

    李复站在李承乾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两个月来你们在这里,宅子里可是热闹了不少,你们这一走,怕是要冷清好一阵子了,想起来,还真是不舍。”

    李承乾对着李复拱手一礼。

    “这些日子,也叨扰王叔了,承乾心中感激。”

    总归还是要回到长安城去,回到宫中去,他是太子,也不能顾着自己享受,肩膀上,还有属于他的责任要扛起。

    侍奉阿耶和母后身前,为阿耶分忧,管理东宫,参与朝政,还要管着弟弟妹妹们。

    “哪里的话。”李复摆摆手,“你们兄弟几个在这儿,我倒觉得挺好,至少比长安城里那些弯弯绕绕舒坦。”

    李泰揉着眼睛,被侍从搀扶着站在门口,嘴里还嘟囔着:“怎么这么早……”

    李复笑了,上前伸手捏了捏他的脸蛋。

    “回去可别睡一路,仔细着凉,今日你们阿耶和母后也从翠微宫回长安,你们要早些回去,到时候要候在宫门口迎接,不早起启程,如何能赶得上?”

    “好了,时候不早了,上马车吧,莫要耽搁了。”李韶说道:“别到时候一耽搁,你们阿耶和母后已经到了宫中,你们才刚进长安城门呢。”

    孩子们点头应声,齐齐朝着李复和李韶两人拱手行礼。

    车马整顿完毕,侍卫们列队待发。李承乾翻身上马。

    李恪和李泰还有李丽质,他们共同乘坐一辆马车,李承乾则会骑马护在他们马车一侧。

    “走吧。”李承乾轻声说道。

    马蹄声渐起,车轮碾过青石路面,发出沉闷的滚动声。

    李承乾坐在马背上,回头看了一眼这处住了两个月的宅院,又望了望远处书院的方向。

    马车里的孩子们也闲不住,掀开车窗帘,朝着后面望去,见到王叔和婶婶依旧站在宅子门口,他们奋力的伸出手,朝着宅子门口的方向挥了挥。

    李复也举起手挥了挥,与他们道别。

    走在庄子上的大路上,长长的队伍十分显眼,引人注目,而庄子上的农户们早已习惯这队贵人的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