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433章 喜丧

第1433章 喜丧(1/3)

    王珪被安排在了一处偏院客房之中。

    上一回来,在山下硬生生的等了一夜,这一次,倒是能在山上安心休息了。

    不过也是,上一次,来的也不是时候。

    在山下等一夜,也是要向陛下表明自己的忠心,自己的态度,所以是一定要吃些苦头的。

    还是要让陛下看到自己吃到的苦头。

    这么大的年纪了,在山下等一夜,听上去,怎么着也能得陛下几分怜惜,再去含风殿面圣,多少也会有点优势了。

    王珪坐在榻上,喝着温热的茶水,窗户敞开,夜风带来一丝令人舒适的微凉。

    这翠微宫,不愧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手里的印信交出去了,就算是不舍,心头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更何况,陛下对自己的态度,也已经明了了。

    明月高悬,星河垂落,山风裹着凉意袭来,王珪放下茶盏,起身来到窗前,伸手将窗户关了上来。

    明日,还要早早启程回长安。

    王家已然无虞,至于郑元璹说的事情,也该是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自家长子,如今在朝中也不过是个主爵郎,虽然是在吏部当差,但并无多少实权,说到底,蒙荫的官,也只是个名头罢了。

    如果操持得当,郑元璹所说,倒也不是没有办法让自家孩子挪挪位置。

    至于次子......

    若是出仕,入朝为官,他的希望,倒是能比长子更多一些。

    王珪心里还是觉得,次子聪慧稳重,如果说在朝中做事,将来前途必然要比长子更加远大一些。

    不过也希望自家长子,经历过这件事之后,能更加稳重一些。

    须知道,有些话,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说出口的,甚至是,只能自己在心里想,而不能说。

    至于二郎,他还年轻,往后历练的机会多的是。

    而且,眼下他还未曾出仕。

    次日清晨一大早,庄子上,宅子里。

    李复换上一身素净的衣裳,李韶为他整理。

    “庄子上的庄户家中办事,你这位殿下,还要亲自去看看?”李韶一边整理着李复的衣衫,一边问道。

    李复摇了摇头。

    “不是一般的庄户。”李复说道:“当初我娘在这个庄子上落脚的时候,这庄子可不是这样的,听赵叔说,那时候,庄户也就只有三十来户。”

    “我小时候的时候,许是日子多少安稳了一些,庄子上就有四十户人家了。”李复解释着:“那时候,我还不是郡王呢,母亲又去世了,赵叔拉扯着我长大,庄子上的地,都是庄户们种着,大家抱团,这才有了今天的日子。”

    “所以说,从一开始跟着咱们家一路走到现在的那些老庄户们,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那时候,乡里乡亲的来往,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那个时候,要是整个庄子上不团结,恐怕也就没有今天了。”

    “庄子上的事情,多着呢,各家庄子之间,村子之间,各种事情,但凡咱们庄子上不团结,早就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李复语重心长的说着。。

    “不说其他,隔壁庄子,以前是裴家的,惦记咱们庄子上的良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里面的事儿,多着呢。”

    “以前光是每年抢水,都能闹出人命来,年年如此。”

    “一起干过仗,过命的交情了。”

    李韶一听,也算是听明白了。

    以前自家夫君跟庄子上的人家之间,虽然也是主家跟庄户的关系,但是那时候,一路抱团过来的,关系好,走在村里,相互之间谁家都认得,谁家的孩子,也都认得。

    如今,倒是不好说了,这几年的功夫,庄子上可是多了好多孩子,原先不记事的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再见到李复这个主家,不一定认得,或许也只是从他们阿爹阿娘口中听说,主家如何如何。

    而今日,是庄子上有位老人家故去了,李复要去他家里看看。

    毕竟,这庄子上,上了岁数的老人,那都是从小看着李复长大的。

    说是主家跟庄户之间,但是一起熬过了战乱,灾年,一路熬到了如今日子过好了,人一走,李复心里还是有些感慨的。

    “那我也随着夫君一同去看看吧。”李韶提议道。

    李复却是摇了摇头。

    “无妨,你在家,照看好狸奴和孩子们就好。”李复说道:“毕竟是白事,我与庄户们熟悉,怎样都好,也用不着顾全那么多礼节,但是你这个当家主母去了,在场的还不都得来拜见你。”

    “哪儿有这么夸张,我与夫君也是夫妻一体。”李韶笑道:“其实,我也应该谢谢他们,当初他们和夫君一同熬过那艰难的日子,不然的话,我哪儿会找到这般称心如意的郎君。”

    “不过,这故去的老人家,已经八十有四,可是高寿了。”

    李复点头。

    “是啊,这位老人家可是庄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