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人,大伯谁的,说他冷血也好,说他重利也罢,他们的价值还不如他家下人,谁在意。
谁在意谁输。
顾文轩懒得多提这些人,倒是对他大哥言中的媳妇在外“虎威”很好奇,可惜时辰真不早了。
“好了,我不多说了,还要去镇上呢。你自己放心里多琢磨一下,平日里也要多加留意他们才行。
记住啊,谁不想有能耐的好媳妇,好媳妇才能管好家,少听外头胡说八道个啥,我就不陪你回去了。”
顾文轩赶紧再次点头,他不是怀疑,而是可以确信要不再重重的点一下头,他大哥还挪不开脚步。
说着要赶去镇上医馆当差,行动上却连稍稍一个侧身转向不远处停靠着马车方向的都没有。
“不要在村里瞎走,这个时辰你岳父一准不在家,快回去忙你的,再不回去等路上人多了走不了。”
看来点头还不够啊,顾文轩暗乐应声道是,边伸手推了顾二郎一下,不瞅马车都调头来接你了。
“二爷?”
“走吧。”
目送顾二郎上马车离开,顾文轩也带上同样等候多时的家兴离开,接着去拜访下一家,周老秀才家。
和顾二郎说的不一样,周四顺今天一早起来并没有立马去砖瓦场,反而是等小河要去村学时一起走。
顾文轩远远的便望见他岳父在周老秀才家大门前面与人聊天,聊天的同时面朝着就是他来的方向。
“哈哈哈,一样一样,都是好孩子。行,回头一准去,慢走啊。”周四顺见族弟走得老快又忍不住乐了。
说来,怪了。
他三姑爷都有礼数的孩子,又是看着大的孩子,小三元咋了,咋一个个当叔伯的人了还在这孩子跟前放不开。
“你大爷爷又一早上那头了。”周四顺手指一侧村学提醒姑爷,“咱爷俩先进屋,等他回来再说。”
言外之意,就是担心他要进村学给周老秀才请安问好的话,免不了又会被周老秀才留下给进学班上课。
这不是不可能,周老秀才连邀请大舅子白举人喝喜酒都不放过白举人上村学授课,怎么会放过最得意的学生。
但这人吧,谁没有私心,周四顺就不想他三姑爷刚到家上进学班讲课,有空闲还行,这不忙着了。
不说他三姑爷眼下还要备考乡试,就是在外头有些时日刚到家,小两口不要核计核计手头还有啥事要整。
忙着嘞。
翁婿二人迈进周老秀才家院门,还没多走几步路,就见前面老白氏和小白氏婆媳二人已经快步出来。
待行礼之后,顾文轩心知她们急着想亲耳听听立哥儿在书院如何,他就不等她们开口,先开始边说边走。
虽不知立哥儿,包括顾文钰托他带回来的家书里面写些什么,但还是挑了立哥儿在书院的交友情况说了说。
不像顾文钰年龄大点,又是秀才,因此进的班级也和还是童生的立哥儿不同,交友群自然有所区别。
老白氏和小白氏就担心孙子/儿子在外交友不慎,听顾文轩言及有书院好友幼弟和立哥儿至今同进同出,着实安心很多。
再听顾文轩提起他回来之前还陪立哥儿拜访了立哥儿的每位夫子,老白氏和小白氏更是心里踏实了不少。
外人不知,她们还是有听孙子/儿子在家的时候说起她们家这位姑爷虽没咋去书院,可认识的人却多着了。
况且这回还去书院住了好些天,认识的人只会更多,如此一来,即便是看在姑爷份上,想来没人有意为难孙子/儿子了。
只要孙子/儿子机灵点,在书院里与人为善,即使有人见不到好,边上也会有姑爷结识的学子帮衬提点一二。
“……基本上没啥事,书院里啥都不缺。有缺了啥,我也和立哥儿说好了,让他只管派人去他姐庄子找庄头就行。
回来的时候我又吩咐庄头多盯着点书院那头了,就怕立哥儿脸皮薄的,生怕麻烦我和他姐啥似的。
他都不瞅他是谁,谁亲还有自家人亲?这回就被我骂了,嘴上叫着姐夫姐夫,敢和我生分,瞅我揍不揍他!”
老白氏和小白氏大笑。
这一下子安心了吧?
要周四顺说,他大伯娘婆媳俩担忧都是多余的,府城说得上话的人家哪个会缺心眼到不让自家子弟多长个眼。
就是有缺心眼的人家,家里居然还有能进径山书院求学的孩子,那孩子哪能脑子不好使到存心和立哥儿过不去。
又不是立哥儿读书好到他三姑爷一样回回拿头名,那倒免不得身边会有同窗心眼小,存心使坏啥的。
不是他小瞧这个侄子,就径山书院不是谁都能进的小学堂,一般来说只要在里头安分读书能出啥岔子。
当然,用他家三丫的话来说,关心则乱,大伯娘担心孙子,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