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本来就已经是人口凋零,国力衰败得不行了,再来这么一场内乱,自然就直接加速了他们三国的灭亡。
等杨枫登基称帝结束,尉迟海和露丝将军再分别回到各自的前线,灭掉这三国几乎就是举手之劳了。
所以,在杨枫登基称帝,建立大燕国没多久,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就宣告被灭了。
把三国的皇帝赶下台,只是杨枫对欧地的第一步。
紧接着,杨枫就全面封锁欧地,开始了一场血雨腥风的灭族行动。
这一场腥风血雨,当然不可能同时在欧地启动。
杨枫的计划是,一国一国地封锁,灭族,避免十九国同时暴动。
其实,哪怕是十九国同时暴动,也是无妨的。
毕竟,目前的欧地,已经被打残了。
十九国拉出来,不管是哪一国,男人都已经没有多少了。
尤其是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别说是男人,就算是男丁,都已经没有多少了。
可若是十九国同时灭族,就需要动用相当大的兵力,所以杨枫没有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耗费人力,但在时间上,却几乎能够缩短十八分之一。
因为北境之战尽在杨枫的掌控之中,所以对欧地快速灭族,还是慢速灭族,杨枫根本就是无所谓了。
不然的话,要是北境之战吃紧,杨枫怎么可能会节外生枝,在北境之战没有结束的时候,对欧地发起灭族计划呢。
所以,杨枫就采用了逐国灭族的办法。
这个办法,有两个好处。
第一,欧地的反抗,是最小的。
例如,先封锁大欧国,使得大欧国与欧地其余各国的联系彻底断开。
燕军在对大欧国灭族的时候,欧地各国并不知情,自然就是毫无防备。
同时呢,燕军又对大欧国进行分解,将欧地分割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同时分割包围,进行灭族。
第二呢,就是投入的兵力会是最少。
这样的话,杨枫就能从欧地调拨相当的兵马,投入到北境之战中,加快大楚国和大吴国的灭亡。
灭欧地这件事情,参与的都是燕军中的北境人。
而北境之战中,杨枫几乎将北境人都抽调走了,只剩下西域人和大印人。
杨枫是担心,如果让西域人和大印人参与欧地的灭族计划,只怕会让他们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进而发动兵变。
因此,为了让整个天下不再有非北境之外的男人,杨枫可谓是煞费苦心,
等欧地被灭族之后,北境之战也基本上就会结束了。
到那时,杨枫整合了整个北境的兵力之后,就会将西域、大印国的兵马全部解除无双,再对他们进行剿灭计划。
最后,就是对西域和大印国进行灭族。
这么一来,整个天下就不存在北境之外的男人了。
说狠辣,确实够狠辣。
但这一次的狠辣也是为了日后的长治久安。
或许,杨枫百年之后,他无法保证大燕国永远没有战事。
就像后世历史上的,战国争霸、楚汉争雄、三国之乱等等,也可能会有分裂和战争。
但是,至少不会有五胡乱中华之类的少数民族入侵,甚至于窃取了中原的政权。
杨枫能够做的,目前也就是这一步。
以后呢,如果杨枫能在有生之年将科技达到一定的程度,起义的事情基本上就不会发生,除非是老百姓被压迫得只有死路一条了。
杨枫觉得,只要他的仁政治国理念能被一直贯彻下去,这种情况绝对是不可能出现的。
反正,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现在杨枫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对欧地灭族。
男丁,不管老幼,全部杀死。
女人,反抗的,或者为家人报仇的,也会是一个不留。
杨枫不会惯着欧地的女人,准确说是欧地有勇气反抗的女人。
既然你想为家人报仇,既然你不认命,那就只能把你送到地下,让你跟你的家人团聚。
大家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的道理,既然你蠢,那就付出生命的代价吧。
所以,杨枫登基称帝,建立大燕国后不久,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就先后被灭国了。
随即,杨枫的灭族计划也正式展开。
一国被灭的时候,其余各国并不知道,他们还沉浸在以后不用再受贵族欺负的喜悦之中,对杨枫是拥戴之极。
一场无名的杀戮,很快就会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北境这边,杨枫也再次投入兵力,几乎是不惜任何代价,想要快速结束战事。
这么一来,北境战场上的伤亡就太大了。
三国加在一起,每天都会有一两万的伤亡。
大燕国的伤亡,都是西域人和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