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 第1483章 初稿出来了

第1483章 初稿出来了(1/2)

    果然。

    冯方女突然收到冯不破的书信,不由又惊又喜。

    自从双方开战以来,冯不破就再也没有派人给冯方女送过书信了。

    冯方女聪明过人,知道冯不破是为了避嫌。

    这段时间,冯方女在杨枫跟前,也是越发乖巧听话。

    在燕王府中,冯方女更是刻意与诸女都打好关系。

    没办法,毕竟是两国交战嘛,伤亡自然是在所难免。

    冯方女是大吴国人,万一因此受到牵累,所以还是越低调越好。

    而实际情况,冯方女的低调确实还是给她带来了不少的好处的。

    当然,跟这场战事燕州并未处于下风也有些关系。

    不然的话,若是大吴国打得燕州抬不起头来,使得燕州每天都伤亡无数,只怕冯方女的日子不会怎么好过了。

    接到冯不破的书信之后,冯方女没有着急着拆开看看,而是赶忙去找杨枫了。

    得知杨枫正在书房跟手下人议事,冯方女就在外面等着。

    杨枫跟手下人议事,自然是商议登基称帝的大事。

    任何朝代,登基称帝,都是最大的事。

    顺承的,还好一些。

    就是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

    只要是皇位继承人没有问题,国内不乱,也就是一场登基大典的事而已。

    但又因为是新旧权力交替,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带给国家的变化是巨大的。

    而新的朝代建立,就更复杂了。

    复杂在,那些从龙之功者的封赏。

    就像尉迟海啊,诸葛先啊,等等,他们追随杨枫,为的是什么?

    士为知己者死?

    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毕竟,哪有那么多的高风亮节,那么多的士为知己者死,大部分人都是奔着封侯拜相而来的。

    一个人,不管是文才,还是武才,不管是寒窗十年,还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最后不都是为了能出人头地,为了封妻荫子,为了荣华富贵嘛。

    毕竟,再高尚的人,哪怕自己真的无欲无求,但老婆孩子呢,不能让他们也无欲无求吧。

    就跟1467章所说的那件事情,一部分人认为,我从百姓中来,就不该搞特权。

    另一部分,也是一大部分人认为,老子提着脑袋打天下,现在天下打下来了,老子就该享受特权。

    其实,他们想要的特权,更主要的是为了子孙后代。

    杨枫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关于如何大封群臣,确实需要好生一番斟酌。

    所以,这些天,杨枫虽然足不出燕王府,但着实也没闲着。

    杨枫将这个工作交给了诸葛先,让诸葛先先出一份初稿,然后二人再商议。

    杨枫麾下是文武,重量级的文武,诸葛先是第一个追随杨枫的。

    不管是能力,还是忠心,诸葛先在杨枫跟前,都是排第一位的,杨枫对他的信任也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

    诸葛先是放荡不羁的性格,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可不敢有丝毫的放荡不羁啊。

    毕竟,每一个人的封赏对错,不单单关系到大燕国的稳定与否,也关系到这个人子孙后代的地位。

    虽说,在燕州,准确说是未来的大燕国,世家门阀是不可能会存在的,但一些爵位还是可以一直传承下来的。

    所以,诸葛先对燕州所有功臣的功劳进行了好一番深入的研究、分析和对比,然后才拟出了一个封赏群臣的初稿,今天交给杨枫审阅了。

    对比是很关键的。

    例如,张三立了不少功劳,李四也立了不少功劳。

    然后,张三和李四都被封赏了。

    结果呢,张三不服气,说他比李四的功劳大,凭什么封赏不如李四。

    而李四也不服气,说自己的功劳比张三大得多,凭什么封赏只比张三多一些。

    这个问题,是最难解决了。

    因为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都会把自己的功劳扩大,从而觉得对方的功劳没有那么大。

    这种错觉方面的认识,不能说是他们错了,而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

    所以,历朝历代的功臣在受封之后,都会有大量的人不满意,认为自己吃亏了,认为皇帝不公。

    他们或许不敢寻皇帝的麻烦,却会在别的方面进行发泄,以至于每一个朝代的刚开始,都会经历一段不太稳定的时期。

    聪明的皇帝呢,得知情况之后,会一一找这些滋事的大臣谈话,把事情说开。

    都是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彼此还是能有理解的,最后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不聪明的皇帝呢,就会认为,是他的皇权受到了挑衅。

    朕刚刚开创一个新朝代,你就挑衅朕的权威,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佞臣跳出来,替皇帝分忧解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