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杨枫的一声令下,燕军开始了在雒阳城的暗中盘查,任何一种可能都不能放松。
因为燕州早就实行了身份证制度,想要进城的人,必须要亮明身份证才行。
而没有身份证的,就不是燕州的常住人口,是必须要在官府进行登记备案的。
那些死士,显然都没有身份证。
但是,他们竟然都能进入到了雒阳城,更是没有被发现。
只有一种可能:雒阳城内有内奸。
任何时代,内奸的危险性都是很大的,尤其是不知道内奸是什么人的情况下。
杨枫没有选择大张旗鼓地调查内奸是谁,而是将这事交给了诸葛先,让他暗中调查。
这件事情,也算是给杨枫敲响了一次警钟。
在仁政之下,百姓们固然是安居乐业,燕州的经济和军事固然是蒸蒸日上。
但是,依然还有反对杨枫的人。
至于这种反对,是主动性的,还是被动性的,杨枫目前不好判定。
如果是主动性的,证明这些人对仁政不满,对强势反腐不满,他们想要享受特权。
如果是被动性的,那就是受到了什么威胁,不得不帮助对方将死士弄进雒阳城中。
被动性的话,杨枫就不会有什么担心。
毕竟,这种事情,挡也是挡不住的。
雒阳的官员,大大小小,实在是太多了,防不胜防。
可若是第一种,杨枫就不能不重视了。
或许,这是一种苗头,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只不过,大部分的人,不敢去反对杨枫。
如果真是主动性的话,那就跟后世的一场文化战斗很是相似了。
当时,因为国家刚刚建立,大权在握,最高层也分化出了两种思想。
第一种思想,我是老百姓的儿子,我从老百姓中来,就得到老百姓中去。
老百姓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老百姓穿什么,我就穿什么。
我们这些做领导的,所有做领导的,都必须要保持着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信念,并将之作为奋斗终生的信仰,不能搞特权。
第二种思想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天下,是老子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下来的。
老子打下来了天下,就得享受特权,就得让老子的子孙后代享受祖荫。
例如,老子的儿孙不需要通过什么科举考试,就能直接做官。
这种思想,跟曾经的世家门阀或者贵族,是一样的。
于是乎,两种思想发生了强烈的碰撞。
有一次会议,一把手突然发现,第二种思想的人竟然占了大多数。
这可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苗头,必须要进行杜绝。
可是呢,因为是选票制度,直接向对方开战的话,第一种思想是很不占优势的。
一把手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想出了一个百姓战争的办法,借用老百姓的力量,去对付第二种思想。
于是,一把手就写了一篇文章,发起了这一场百姓战争,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杨枫的仁政呢,可以说是介于这两种思想之间,算是两方面都兼顾。
第一呢,用科举考试进行公平的人才选拔。
第二呢,对于官员的子女,给予一定的照顾。
只不过,这个照顾可不是没底线的。
就像过去那样,某个大官跟皇帝打一声招呼,就能让自己的儿子直接担任什么官职。
现在的情况是,我可以照顾,但你也得参加科举考试。
考不过的话,要么你复习,明年再考,要么你就放弃当官的打算吧。
如果,这一次的调查结果,真是有内奸的话,就证明特权思想已经在燕州有了苗头,杨枫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镇压下去。
过度的特权,是背离百姓,是灭亡的前兆。
除了调查之外,还有搜查。
雒阳城中,还有多少死士,藏在什么地方,这些是必须要知道的。
调查和搜查,在雒阳城中,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杨枫则是待在燕王府中,跟司徒倩等人好好叙旧。
杨枫回来的第一天,燕王府中就举行了盛大的接风酒宴。
燕王府的女人,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
昨天盼,今天盼,明天盼,终于把杨枫给盼回来了。
萧氏等人,也从隔壁的小院走过来,参与了这一场接风酒宴。
燕王府的主心骨,燕州的主心骨,终于回来了。
而且,杨枫还带来了几个好消息。
其实呢,也都是燕王府的女人们已经知道的消息。
西域平定了,欧地的战局在掌控之中,大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