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普陀十二世又恨恨来了一句:“可恶啊,白白便宜了燕王那个老色鬼。”
燕王那个老色鬼?
阿鲁什公主一阵无奈,若说老色鬼,应该是父皇你,而不是燕王殿下吧。
人家燕王殿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色鬼,而不能称之为老吧。
但阿鲁什公主也懒得跟普陀十二世多说什么了,反正玛雅已经留在了杨枫的身边,普陀十二世再怎么想,也是没用。
阿鲁什公主问道:“父皇,如今战况如何?”
普陀十二世的脸色立即就沉了下来,微微一叹:“战况对我大印国,依然不太好。”
“东西两面的海岸线,正在逐步失守,燕军很快就能将我大印国三面包围。”
阿鲁什公主微微一叹,问:“父皇之意,是死守大印国,还是从南面逃离?”
普陀十二世轻轻摇头:“朕,还没有想好。”
“死守,注定是一条死路。”
“而从南面逃离,茫茫大海之中,又能逃到哪里呢?”
阿鲁什公主又问:“北境不是还有咱们三十万兵马吗?”
普陀十二世苦笑一声:“那又能如何?”
“一旦大印国都没了,咱们这点兵马,也就只能发挥最后一点余热。”
“没有后备,没有粮草,没有兵器,朕只能望着大楚国和大吴国的皇帝脸色行事。”
“若是败了,早晚还是死路一条。”
“若是赢了,你觉得朕就有机会复国吗?”
阿鲁什公主一阵沉默。
在这方面,普陀十二世倒也不算糊涂。
如果燕州败了,陈仲德绝对会马上对印军动手,然后再南下大印国,将这里的燕军给收拾了。
所以,普陀十二世一直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
但留给他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
一旦欧军能够将四面的海岸线全部扫荡,普陀十二世就是想出也出不去了。
阿鲁什公主忽然心下一动:“父皇,儿臣倒是有第三条路可行。”
普陀十二世赶忙问:“阿鲁什,说说看,第三条路是什么?”
阿鲁什公主问:“父皇可还记得,从大印国再往西,茫茫大海之外,还有一个大陆?”
“三年前,在大欧国殖民我大印国之前,曾经有那个大陆的渔船漂到咱们大印国。”
“只不过,当时渔船上只有两个人,而且全都死掉了。”
“这两个人的体貌特征跟欧地的人也是略有不同,跟我大印国人更是相差甚远。”
“所以,儿臣料定,在西面,一定还有一块大陆。”
普陀十二世明白了,阿鲁什公主的意思,是让普陀十二世从南面的海港逃走,然后再折向往西,去那个未知的大陆发展。
这条路,也是一个不定式。
三种可能的结果。
第一,找不到那个大陆,就会跟那两个渔民一样,死在大海之中。
第二,找到那个大陆,但对方的实力强悍,战败而亡,或者当了俘虏。
第三,找到那个大陆,击败对方,将其殖民,另外开辟一片天地。
普陀十二世皱着眉头思索,显然是很难立即就下决断。
如果普陀十二世一旦下定决心离开,大印国的败亡速度就会加快许多。
而未知的路,又不知道是生,还是死。
一场巨大的豪赌,着实让人难以立即决断。
阿鲁什公主知道普陀十二世不可能立即就下决定,便以一路辛苦为理由,先回去休息了。
大印国的战事,确实对大印国越来越不利,就像是加速度一样。
刚开始的速度,还算是比较慢。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随着仁政的普遍开花,随着仁政在普陀十二世统治区域的快速传播,大印国损失土地的速度越来越快。
普陀十二世也为之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却如杯水车薪一样,作用不大。
就说募兵吧。
大印国随着疆土和人口的流失,想要扛住欧军的进攻,募兵是必须的,而且力度要大。
可是呢,杨桐用仁政在普陀十二世的统治区进行散播,影响着实很大。
募兵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主动的。
也就是说,大家都巴不得杨桐带兵打过来,带给他们仁政的统治呢。
这就让普陀十二世很是蛋疼了。
对方的攻心之法确实很厉害,阳谋,无法破解。
普陀十二世萌生退意,跟这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募兵,几乎没人报名。
强行募兵吧,只会激化矛盾。
若真是他们心不甘情不愿的,普陀十二世把兵器发给他们,万一反水,后果更严重。
所以,拼死抵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