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如果能够痛定思痛,拍出更好的作品,这也是一种激励。
常人道:知耻而后勇。
这些人倒不是盼着叶桓丘失败了,只是觉得这些年过去了,他个人有点懈怠了。
虽然大家都很清楚,一个人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在创作的高峰期,但叶桓丘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永远不知疲倦。
直到现在为止,他依然还在攀登高峰。
电影、电视剧,在积极的开拓市场,在泡菜国还有与李富珍合作的【光真】公司,眼看着就是要把事业铺设到整个亚洲。
叶桓丘出道的十多年,是整个华娱向前猛冲的十多年。
有的时候一个人在不断地胜利的时候,会给旁人带来压力,时间一长就连圈外的看客都不自觉的认为,叶桓丘应该吃一次亏的。
按照这种“赢法”,谁知道会不会什么时候给你拉一坨大的。
建立信任很困难,即便如叶桓丘,他也是十几年的连续成功,才有今日之盛况。
要破坏信任很容易,只需要一次惨败即可。
这种矛盾的心理,其实就是人性。
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
《莲花楼》的电视剧讨论区里,就有类似的言论:
“特效依旧拉满,服化道也不差,但总觉得这部号称最后的武侠剧,没有给我太大的惊喜啊,相反的有点童话过头了。一个才双十年纪,就已经武功天下第一的绝世强者,被这些儿女情长所牵绊,还有那个师兄……什么鬼东西啊。”
“这回真是编剧的锅,巧了……编剧一栏里没写是谁!嘻嘻~~编剧是谁呢,好难猜呀。”
“好了别阴阳怪气的,不就是想说叶桓丘这个剧本没写好么。不过你们也太着急了,才首播两集就憋不住了?我是觉得这样的开局很特别,但强行让这么一个强者,因为奇毒缠身,只剩下一成功力。啧~~这不就是妥妥的梅长苏翻版么!”
“取名字的功力也差了,以前咱们看的那是啥,降龙十八掌,那时乘六龙、见龙在田等等取名那都是有典故的。这回又是什么相夷太剑……主角名加个太剑……还有内功扬州慢,这……“
“鉴定为叶桓丘没活硬憋出来的一部武侠剧,说实话他自己不挂名编剧,估计早有预料。这回甚至都不舍得给写首歌曲……”
…………………………
不是说《莲花楼》的剧情崩了,而是之前看过射雕三部曲的武侠受众,这时候突然来看《莲花楼》,感觉前三部曲那宏大的史诗感,一下子变成了武林人士自己的家长里短。
观众们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才有这些闲话产生。
对此叶桓丘倒是没啥反应,毕竟他都没怎么管过这部剧。
《莲花楼》的剧组,看到这些言论在评论区里蔓延时,要说不在意肯定是假的。
但眼下也不是跟观众争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想要让他们停止这样的言论,还是得凭实力说话。
于是乎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剧组的主演们相当卖力的到处跑综艺和宣传。
他们不可能让观众百分之百的满意,但只要能够拉拢更多对得上这部剧“电波”的观众,那么《莲花楼》成功的概率也会高一些。
目前《莲花楼》的商业广告这一块投入的并不多,甚至于还不及之前的《猎罪图鉴2》。
李牧歌自己也不甘心,新作就此沉寂。
拿了一个开门红的收视率,后边如何把商业价值给整上来,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后续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更新的第三、第四集,也没有延续之前华夏光魔公司出品的一些电视剧,收视率突飞猛进。
相反的首播破4,反倒是后续的第三、第四集播出,收视率下跌了,平均收视率甚至没有保住3%。
网上播出的效果,也谈不上太好。
似乎一部分观众们预想的滑铁卢场面要成为现实了!
可这一回叶桓丘还是没有露面,也没有人对于这次《莲花楼》前期播出效果不理想做任何的解释。
就连平日里,特别喜欢蹦跶的一些营销号,都没有对这部剧做出任何的点评。
倒不是他们不想凑这个热闹,主要是被打脸的次数太多了,这次诸多学新闻学的从业者,默契的打算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再来一波大的舆论。
眼下就任其发展……万一舆论反转呢?
总不能每次都是自己上赶着去挨骂吧,这帮最先不太信任叶桓丘,不太相信华夏光魔公司的评论,又不是他们发的。
干嘛要上赶着替人先背锅呢?
没有媒体的造势,一些讨论《莲花楼》种种不合理的声音,也只是困在一隅,未能彻底的出圈。
电视剧照播,主演们照样的跑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