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琵琶剑歌 > 第一百五十章 江湖余波

第一百五十章 江湖余波(1/2)

    几天之后,赤水河上依旧是风平浪静。

    一条条渔船在河面上出没,腾空而起的渔网,蓬松的网眼,穿风盖水“哗啦!”声响,浪花四溅!今天,渔民们忙忙碌碌,收获颇丰。

    渔民赵五今天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儿,一网下去,收网时感觉下面沉甸甸的,他心里一喜,赶紧收拉网绳,发现很吃力,拉了几把,感觉太沉重了,赵五又喜又惊,怕弄不好这条大鱼,跑了就完了,得叫几个帮手,他随口喊了一嗓子,附近有几条船划过来了。

    有个渔民摇船而来,笑问:“五哥,运气不错啊?”

    “兄弟们,今儿个,不管捞的是啥,人人有份!”赵五兴奋叫嚷着。

    “就算是金银铜铁,咱人人有份,是吧?”渔民问道。

    “是啊,兄弟们,干活!”

    “好嘞!”渔民大喜,紧接着,又有几条船划来,大伙儿磨拳搽掌,前来帮忙拖网,有的干脆脱衣服下水,一个个就像水鬼似的,这些人常年在河里捕鱼,水性非常好。

    很快,就有“大鱼”浮出水面,船下面的几个汉子破浪而出,踩水搅花,手抹满脸水珠,吱牙咧嘴地手托着包裹得鼓啷啷的渔网;船上面的人们笑呵呵的,七手八脚用力拉网上船;渔船人影里响起了欢叫喜喊的人声!

    突然,传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惊呼:“啊,死人哪!”

    失魂落魄的呼喊声,嘶然而起,凄沧恐怖的余音赫赫,在山重水阔的烟波深处,悠久绵长的荡漾着……

    不久,附近的保长亭长都来了,随后官府的衙役也赶到了,先后在河里发现了七具尸体,四男三女!这一事件,很快就像一场瘟疫般传播开来。

    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秦末汉初,阳陵只是名不经传的县城弋阳;汉景帝四年,改弋阳为阳陵县;汉景帝五年,扩建为阳陵邑。

    在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泾渭三角洲上,阳陵以东,北临泾水,南越渭河与长安相望。阳陵虽是县城,却极具规模,城区纵横八九里,至东往西有主街道十一条,宽度三丈,长二十多丈,从南向北有街道三十一条,上百个里坊街巷星罗棋布,酒肆商铺,客栈店馆等等应有尽有!每天赶集逛街的人群络绎不绝,吆喝叫卖,欢声笑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花泉图苑是一座制陶瓷作坊,是阳陵县城内有名的百年老店,所制作的瓷器,胎料选用上等瓷土,白埴细腻,加工精细严谨,胎质坚硬,瓷质尚薄,青瓷表面的釉质精美玲珑!名声享誉关中!

    掌柜孙福约莫五十多岁,坐在店铺里整理账务,抄抄写写,敲打着算盘。去年冬天,孙福小女儿出嫁,这是一门好亲事,女婿是有钱人,随手钓来了个金龟婿,真是晚年有福气。

    可是,上了年纪的人,总是记性不好。

    孙福体形微胖,最近店里的账务有点杂乱,搞得很有点烦心。一名小厮端着茶奉上,他接过茶杯喝了一口,低头敲拨着算盘。

    这时,店门口走进两个鲜衣壮汉,神色凝重,一看就不像是来买瓷器的。

    孙福起身相迎,还未开口,其中一个壮年汉子拱手施礼:“老爷,请问朱大哥在吗?”

    “哦,两位这是……”孙福知道他们找的是小婿,就回头问身边的小厮。

    “姑爷一大早就去磨盘岗了,待会儿该回来了。”小厮恭敬回答。

    “老爷,烦请转告朱大哥,街心香园茶坊见,告辞。”二人说罢,匆匆而去。

    磨盘岗上乱石嶙峋,秋风萧瑟,黄叶遍地。

    一个干瘦冷峭的中年人,静静坐在巨石上行功运气,他正是花泉图苑瓷坊老板孙福的上门婿朱安世。

    此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去年,朱安世云游至阳陵,他武艺高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解救了孙老板的女儿,英雄救美的故事传播开来,江湖人称“阳陵大侠”!

    后来,二人相知相爱,结为伉俪。

    傍晚时分,朱安世信步而来,进入香园茶坊的一间雅室里,两位汉子已经恭候多时了,慌忙起身施礼:“大哥,出事了。”

    一年光景,朱安世有点发福了,而眼神依然冷静,他默然入座,慢条斯理的品茶,冷眼斜瞥二人:“何事?休得惊慌,慢慢道来。”

    汉子神情焦急:“大哥,赤水河那边,兄弟们失手了。”

    “哦,失手?如何失手?”

    “不清楚。”

    “查清楚了么?”

    “尚未查清楚。”

    “蠢才!”朱安世呲之以鼻,压低语声训斥:“多派人手,务必查清楚!”

    “诺,大哥。”汉子神情紧张,唯唯是诺!他犹豫片刻,不得不直言相告:“只是……”

    “有话快讲,有屁快放!”

    “只是……折了几个兄弟?”

    “几个?”

    “十……十七个,而,而且,全死了……”

    “十七个!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