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风流大宋 > 第520章 大婚

第520章 大婚(2/4)

,则一定要身着正式官服官帽,以示特别的尊贵身份。只是秦刚这次却有些尴尬。因为按原本来说,他是正五品官身应穿朱衣,但哲宗时曾特赐过紫衣,不过后来因为丁忧,最后重授的却只有七品资善堂翊善只能是绿衣。

    不过,黄庭坚与秦观共同商量后决定,流求执政同比大宋一路经略安抚使,完全具有穿紫服并加悬紫金鱼袋的资格,所以此时盼兮与侍女先是帮他除去外面的便服,先是换上衬锦四?衫,然后迅速罩上大袖圆领的紫袍公服。

    秦盼兮一边帮着在他腰间束上官服的腰带,并仔细地悬挂上象征重臣的紫金鱼袋,一边讲述着太子殿下对于今天的大婚典礼的念叨。其实他在前两天就一直想申请要免课一天,不过黄庭坚却坚持要他上完上午的早课后才能过来。所以他一早就向秦盼兮拜托了好几件事,说到秦刚耳朵里,都是孩子气十足的话语,竟让一边的侍女们听了都忍俊不已。

    最后给秦刚戴上的,便是两边各有一尺宽度的乌翅官帽。

    全部完成后,秦盼兮十分满意地站在前面欣赏一下自己的成果,拍拍手唱道:“好啦!好啦!脱掉蓝衫换紫袍,新郎穿起好妖娆。青白靴,新又新,我家哥哥中翰林。高头大马骑出城,美貌新娘娶进门。新郎新娘好恩爱,来年喜添好儿孙。”

    秦刚听着便笑了,这是高邮民间常有的童谣,甚至他们小时候玩娶亲游戏的时候都曾唱过,只是没想到有一天,这样的歌谣却能唱在自己的身上。看着眼前笑靥如花的妹妹,秦刚的眼角不由地一湿,没有来由地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秦福。

    很快,帐外传来了催促的声音,说是码头上的喜船已经靠岸,吉时也已经快到了。

    秦刚被妹妹等人推出来时,却看到外面,就在这一两天先后赶到大秦府的赵驷、谈建等人也都来了,都在喜气洋洋地嚷道:“刚哥!刚哥!一起去迎新娘子!”

    此时码头之处,立即鼓乐齐奏、锣鼓顿起,一排排的仪仗人员,高高举起各式喜牌,尽数排满了整个码头区域,只是让出了从栈桥延伸到三重彩扎门楼的中间之道。

    宫十二为迎亲使,赵驷为迎亲副使,两人走在最前面,秦刚也由四名红衣元随,跟在了后面,一同来到了码头栈桥之前。

    眼前的送嫁喜船已经靠稳了栈桥,而李格非也专门携着王氏,又惊又喜地看着眼前码头上的盛大场面。他们之前曾预知这里会有非常隆重的场面,却没有想到,还没下船的场面就会如此宏大。

    宫十二手挥令旗,摇动三下,乐鼓声立即暂停,他便提起中气,对着李格非那边朗声叫道:“龙图阁待制、中大夫、流求执政兼资善堂翊善、开国子、特赐紫金鱼袋秦刚,前来迎娶李家小娘子,恳请李家老爷送嫁!”

    这番说辞,也是秦观与黄庭坚共同审定的,他们认为,既然奉尊太子赵茂为正统,按先帝秘诏之意,秦刚的这些官职头衔完全可以恢复,用在今天的大婚仪式上,自然是毫无疑问。

    李格非已经不远数千里,将女儿送到了这里,自然没有任何意见,他看了看王氏之后,便乐呵呵地一挥手道:“送嫁!送嫁!”

    李清照在弟弟李迒的牵引下,身着一身墨绿为主、红金点缀的凤冠霞帔,手执遮颜丝扇,在两名婢女的搀扶下,出现在船头。立即引起了码头上众人的欢呼之声。

    宋时新娘吉服常会遵循低嫁用红、高嫁用绿的原则,而此时李清照的这身主绿吉服,却在几乎已经是一片红色的码头上显得格外地出挑与夺目。

    李清照只需走下栈桥,便就可以上了城内派过来的八抬喜轿。

    “新娘上轿!送嫁启程!”

    一时间,码头上暂时停止的锣鼓乐声再次响起,而早就从护送舰过去的水兵都化身为挑夫,换上了喜气洋洋的吉服,两人一抬,开始从船舱里将十全嫁妆往船下抬运。

    码头这边,举牌的仪仗队打头先行,跟上的便是边走边吹奏的第一组乐队,然后就是新郎秦刚与两位迎亲使骑马行进,再后面跟着的,便是抬着新娘李清照的八抬喜轿。

    挑抬嫁妆的挑夫队伍则跟在喜轿之后,大约每隔五十挑的两边,便就跟随上一支随队演奏的乐队,队伍红光流彩,两边乐声连绵,十里红妆之途,甚是壮观。

    迎亲之队开始从码头出发,向着大秦府城门行进,码头之外的道路两旁,涌来了大量观礼的流求百姓。他们先是发自内心地向着自己的执政、今天的新郞秦刚拼命地挥手欢呼!继而开始为着后面连绵不绝的嫁妆送行队伍开始鼓掌赞叹。

    毕竟,三百抬的送嫁场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有流求百姓自发地捧来鲜花水果,摆置于这十里长道的路边,红色的送嫁长龙开始从码头一直延伸进大秦府城。等最前头的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已经入城了,这从码头出来的嫁妆队伍却好像还没有要结束的样子。

    自此时起,这“十里红妆”深深震撼了流求百姓的眼睛,现场景象一下子成为了几乎每位待嫁女子完美的梦想目标。

    整支迎亲队伍进入大秦府城门之时,城门口立即鞭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