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风流大宋 > 第518章 换防

第518章 换防(2/4)

高位,还请陛下另选贤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挺之这是主动将自己在相位上的去留与今天对吕惠卿处理朱勔一事进行了强行绑定,更是在逼迫赵佶在他与蔡京之间进行表态。说实在的,这种行为已经触碰到了赵佶的底线。而且最近赵佶更是发现,政事堂里还有吴居厚、刘逵等人,能并非蔡京一党,同时也更有策略与分寸,所以赵挺之的这个右宰相,留着实在是弊大于利了。

    “赵卿虽有此意,但今天的请辞还是过于轻率,朕不能答应。两浙路的事情,先交给政事堂的诸位议议再说!朕今天有些乏了,你们都回去吧!”赵佶此话虽然表面上还是挽留了一下赵挺之,实际上的意思便就是已经准许了。

    因为赵挺之自己在前面说了,他的去留与对两浙路一事的处理意见相连,那么赵佶就顺势让政事堂先去商量,而若是一旦作出对吕惠卿治罪的决定,便就等同于明示赵挺之要正式请辞了。

    今天这么一闹,大家便向天子叩拜之后,转回政事堂去处理政务公文去了。

    大宋一朝,除了边境战事之地,对于官员的先斩后奏之事极其罕见。而且这次还是斩了皇帝十分宠信的臣子,尽管吕惠卿上报奏章的同时,还将证据、证词准备得滴水不漏,不过这样的胆大之为,却是深深地触及到了赵佶的逆麟。

    不过,朱勔以及他的苏州应奉局毕竟也是恶名在外,京中虽然有蔡京、胡衍等人为他撑腰遮掩,但是刑部、大理寺还是有不少人支持吕惠卿的手段。

    所以,政事堂最终给的处理决定,必须要考虑皇帝的面子,中书直接下旨,对吕惠卿先行的“行事莽撞”进行问罪,罚扣三个月的俸禄。同时,刑部、吏部及大理寺共同派出官员,赴杭州与苏州,重新审理朱勔一案,并视最终审理结果,再对两浙路相关涉事官员进行处理。

    当然,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赵挺之在此时自请出朝。

    朝廷再次恢复了蔡京独相的形势。

    两浙路。

    李纲斩杀朱勔、并将其应奉局的余党一网打尽,事情做得果断干脆,在汇报给吕惠卿时,也没有太多心理负担——大不了,他这个帅司参谋官免职好了。

    但是,事后写信给此时已在明水的秦刚时,李纲多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

    秦刚虽然地方更远,但是来回信件走的都是顺风行,所以他的回复先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苏州应奉局这个毒瘤,除了也好。我已去信明州,沿海水师依计划进入大江,接管润、常、苏、秀四州防务。”

    晚了一天之后,杭州吕惠卿的回信更简单:“人犯移交宪司审理,当前以赈灾为重!”竟然对他直接斩杀朱勔一事毫无波澜。

    而回到杭州的陈淬,在对吕惠卿提出了疑问后,吕惠卿哈哈大笑:“不过一个从五品的武夫罢了,更何况又是个死有余辜的恶贼,杀了就杀了,我吕惠卿还扛不起这件小事么?就当你我交的一份投名状吧!只是接下来,就要看沿海水师赵都司的手段了!”

    事实上,号称南下剿灭海盗的沿海水师主力,一直都只是停留在昌国县东部军岛的港口中,方圆五十里的海域尽数已被封锁。

    赵驷先是召集了手下军官,先宣布了元符太子以及秦刚未死并现身的喜讯,进而宣布:沿海水师将会继续效忠于秦刚,进而效忠于元符太子,并因此正式加入靖难军,他为靖难大都督一职。

    沿海水师的这些军官多为赵驷手下的死忠之士,更是秦刚的旧部,闻听之后的反应热烈,纷纷表示:“愿随秦大帅!靖难护太子!”

    甚至还有胆大的人开叫:“打到东京去,改朝换天子!”也不知他们想换上的天子是哪个天子,赵驷也就只当没有听见。

    赵驷在岛上设立了靖难大都督大本营,除了已经前往杭州的先锋部队外,他手头的水师主力都在这里。而再等上几天,流求那里的靖难军水师与马步军主力也将分批次来到这里。

    根据总体计划,赵驷则需要在这里把他们整编改成大宋沿海水师的样子,进而去控制整个两浙路、甚至是京东东路。

    幸好,流求军队自建立以来,无论是从服饰、军帜,还是战舰的形制、外观装饰方面,完全沿用了大宋的制式,只不过他们的军服质地更好,军备更加优良罢了。

    赵驷首先将手头的水师编制直接一扩为三,除了军官统一任命之外,按战舰为单位,每艘只留三分之一的水师老兵,然后就将流求兵混编加入。很快就在昌国岛这里,将沿海水师迅速克隆成了战舰数量与兵力几乎同样的三支。

    吕惠卿正式在杭州上任,并与秦刚达成了一系列约定。

    收到消息后的赵驷,亲自率领其中一支,佯装紧急回师明州,并在钱塘江口与及时撤退的靖难军先锋舰队装模作样地对峙了良久,最终成功“逼退”对方。

    成功驱逐敌军的沿海水师舰队,发挥了高度的“战斗热情”,在明州几乎没有休息,便奉两浙路帅司的急令,以主力进入钱塘江口,再分头进驻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