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岛顺利召开的,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货币组织的年会,也让很多人觉得港岛的经济无虞。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资本,公开宣称港岛的经济非常稳定。
但虚假繁荣是掩饰不了的,10 月 17 日,一则消息再次打破了亚洲金融圈的平静。台岛没有守住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几天之内,就跌至 10 年来的新低。
亚洲的金融形势,因此而再次动荡。而那些虎视眈眈的国际资本,也觉得这个是可乘之机。开始拉帮结派准备对港岛展开重拳出击。
这些国际游资,也不都是无脑之辈。他们心里非常清楚,港元是不会那么容易被击溃的。所以,他们针对港岛的进攻又上了一个强度。
从10 月 21 日开始,国际游资连续三天抛售了共 1000 亿港元,规模之大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受此影响,美元兑港元的汇率再次被逼近到警戒线。
那些国际游资这么疯狂的抛售港元,也是想在港岛制造恐慌。果然游资的三板斧,让广大的港岛市民都陷入恐慌之中。前面有太国,马来的鲜活例子在,港岛居民自然非常清楚,港币贬值所带给自己的灭顶之灾。
于是一时间,各大银行门口都挤满了港岛市民。他们这些人蜂拥而来,为的就是将手里的港元兑换成美元。对很多小市民来说,经济危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手里的钱不再值钱。
都是普通市民,他们自然考虑到是保住自己的利益。在他们看来,将家中的资产全部兑换成外币,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他们在金融灾难中,勉强自保的最后手段。
港岛经济乱象,可不是港岛政府愿看到的。为了稳定港岛的金融市场和民心,港岛政府必须要迅速应对。
时任港岛金管局总裁的任某刚,也就成了这场金融战争的出征大将。为了阻止港元继续被做空,金管局在买入炒家抛售的港元的同时,也紧急调高了港元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这一招,也成了任某刚的招牌动作。因为多次使用这一方法来对抗投机资本,他也被金融圈戏称为「任一招」。
而所谓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的借贷利率。提高银行同业的拆借利率,为的是增加国际资本借贷港元的成本,进而降低港元被做空的风险。
这一招是有利有弊,在打击国际游资的同时,也会伤害到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系统的利益。要知道通常情况下,同行拆借利率肯定不会超过 5%。
但是那天,利率直接飙升到了令人咋舌的 300%。哪怕几天后,港元的一个月期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回落。利率也在 10% 以上,还是要比正常时期高太多。
在港岛金管局的这波操作下,港元的汇率是保住了,但股市却没有那么幸运。10 月 23 日,恒生指数大跌 1200 多点;28 日,再跌 1400 多点。至此,恒生指数跌至 9000 点大关。
港岛的很多股民,虽然对此前的经济危机有所见闻,也听到过不少的警告。但此时陷入其中,才真正的感同身受到股市下跌的切肤之痛。
97年时,广大港岛股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非常有限的。当股民们反应过来时,发现已经为时已晚。港岛股市开始大面积的崩盘,更有大量股民在一夜之间破产。
其实这个时候,是做空港岛股市的最佳机会。拥有前世记忆的李舜,自然清楚港岛股市的惨烈。之所以没有采取任何的动作,也是考虑到自己日后的名声问题。
他可不想自己在大捞一笔后,被人扒出自己的底细,然后被冠以港奸的恶名。人生在世,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李舜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其实前世,很多港岛富豪都在沆瀣一气。为赚取那点人血钱,而忙着做空港岛的股市。这一世,因为四月份李舜私募基金的成功开售,吸引很多富豪把钱都给投进去了,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有能力再为非作歹了。
一饮一啄之下,也算是为那些富豪积了点德。其实港岛遭受重创的,不光是股市还有期货市场。
10 月中旬,恒指期货未平仓合约达 6 万张。这意味着,短短 7 个交易日内,国际炒家通过股指期货的交易,浮利超过了 130 亿港元。而港岛的十大富豪,损失则超过 2100 亿港元。
包括楼市在内的整个港岛经济,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氛。很多富豪和高收入人群都因此而损失惨重,那些普通的港岛市民就更不用说。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弱,很多人因此在这场风暴中倾家荡产。
破产跳楼的事,在港岛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港岛也就成为那些金融大鳄的「超级取款机」。港岛市民身上蒸发的那些资产,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他们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
在那些金融大鳄的这一轮攻击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