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下看来,李景隆的学子座师之位甚是稳当,今后朝廷再任武人为科举考官,也就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而且.....
常平等人更是清楚,朱标既要抬高李景隆在文臣士子中的地位,那必然是为将来改任其到六部为官做准备。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文官的地位将来岂不是岌岌可危?
就在常平满脸愁容,为自己将来担忧之时。
传胪大典刚一结束,常茂便带着锦衣卫立时出现在他们几人跟前。
“常大人,同本官到诏狱里走一趟吧。”
“啊?”
“我等...我等并无错处啊.....”
“御史台弹劾诸位大人任上不明,或有枉法之行。”
“几位大人若果真堂堂正正,那便同下官到锦衣卫衙门走一趟,一切说清楚后,自当送诸位大人回府!”
闻听此言,常平等人终是无话可说,只等耷拉着脑袋朝锦衣卫衙门走去。
科举落罢,吏部也将今科及第士子分发各个衙门。
御史台人员得到补充的同时,先前空置的地方县官也少有空缺。
一月时间,大明境内自是鼎盛。
而蓝玉率领的大军也抵库伦山下,不日便要对吐蕃展开攻势。
“下官见过梁国公,见过诸位将军。”
中军营帐内,池广平冲诸位将官拱手一礼。
“下官奉陛下之命,出使吐蕃。”
“还望梁国公下令放我等通行。”
“好说。”
蓝玉看向帐内的长兴侯耿炳文,“老耿,领一队军士护送加池大人过库伦山。”
“末将领命!”
“还有一事。”就在耿炳文准备带池广平下去之时,却见那池广平继续说道:“下官虽为文官,不同武备。”
“可眼前这库伦山高耸,乃吐蕃防御之天然屏障。”
“倘若梁国公能下令三军越过库伦山,深入吐蕃腹地,届时下官出使面见吐蕃教廷则更有底气。”
“放肆!”颍川侯傅有德怒声斥道,“军政大事,岂容你随意置喙!”
“还不退下!”
“傅将军息怒。”蓝玉笑着打圆场道:“池大人甘涉险地,于两朝开战前出使敌国,此为国效力不惜性命之举,令人钦佩。”
“只不过!”
安抚好池广平后,蓝玉笑容不减,冲他继续道:“只不过正如池大人所言,库伦山乃吐蕃抵御我朝之天然屏障。”
“我军若是越过库伦山,届时便是鱼入大海、鸟上青天。”
“吐蕃兵卒再难抵御分毫。”
“到时候也就不需大人出使吐蕃教廷,更不需他们开城投降。”
“我军越过库伦山,便是将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届时大人出使也就无关紧要了。”
“嗯.....”
被蓝玉戳穿心思,此时池广平表情尴尬,半晌无言。
而蓝玉见状只是笑笑,转而继续给池广平带高帽道:“大人出使吐蕃,自然是为了效仿古之名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吐蕃教廷,言明利害勒令吐蕃罢兵投降。”
“倘若我军渡过库伦山,岂不是夺大人不世之功?”
“嗯.....”
“另外!”
“我军行军路途也曾遭遇库伦兵卒阻扰,也亲见当地百姓疾苦。”
“故此,还请大人出使期间,宣传陛下改土归流之策。”
“毕竟这些百姓日子困苦,改土归流乃真真对他们有利!”
语罢。
见蓝玉点头示意,耿炳文径直走到池广平跟前,“大人请吧。”
“这.....”
“是!”
待池广平走出大帐,永平侯谢成双眼微眯,语气带着些许阴森斥道:“这池广平当真打的一手好算盘。”
“如今吐蕃必依仗库伦山设下重防。”
“一旦我军越过库伦山,吐蕃朝廷必然震荡,开城投降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到时候他出使吐蕃朝廷,勒令吐蕃归降。如此平定吐蕃倒不是因我三军将士战场用命,反而是他池广平舌灿莲花,说服吐蕃投降!”
闻听此言,在场傅有德等将也渐渐回过味来。
“娘的,险些被这家伙给算计了!”
“不过陛下也是,都和吐蕃真刀真枪干了,这是派遣文人出使吐蕃不是脱裤子放屁.....”
傅有德声音还未落下,蓝玉、谢成眸光不善,立时便瞪了过来。
“不可胡言,陛下圣明天纵,出使也必有不得不出使的理由。”
轻斥一声后,蓝玉坐在帅案跟前,环顾帐内诸将道。
“吐蕃当地百姓是何境地,诸位也都看到了。”
“自当出了甘肃平城,直到此地库伦山下,我军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