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402章 只知听命

第402章 只知听命(2/3)

元、榜眼、探花三人。

    二甲进士出身,数十人至一百人。

    三甲同进士出身,人数更多。

    而后续安排,一甲进士及第,放榜之后便可授翰林院编撰、编修。

    二甲多为给事中、御史等,三甲则授知县,外放地方。

    既然解缙还需历练,那便也没有什么比外放到地方,担任一地知县,管理一地百姓更好的历练了。

    而且解缙于贡院闹得那些个幺蛾子,无外乎是想给自己留下印象,好将他留在京城。

    所以此时朱标也多了几分恶趣味。

    故意便要将这解缙下放到地方。

    “吩咐高启,将解缙名字落于第三甲,殿试过后将他外放到地方当个县令。”

    “嗯?”李景隆先是一愣。

    不过当看到朱标脸上带着些许坏笑,他便也瞬间明白了过来。

    “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办。”

    历来起来玩心打算使坏的人,从来都不怕麻烦。

    李景隆也等不到明日,刚一出宫便直接朝贡院走去。

    然而话说回来,李景隆丝毫不觉得将解缙落于第三甲,对他有什么不公平的。

    且不说就凭解缙先前闹出的幺蛾子,取消他科举资格都不为过。

    最为主要的乃是朱标既打算将他外放到地方当一县令,那便是有心历练他,将来好予以大用。

    倘若解缙能熬过这份历练,将来在朝中必然也是不可限量。

    就这份天子器重,自然是其他学子求之不得的。

    安排好一切,天色也已渐晚。

    待李景隆回府,见同为科举副考的徐允恭、冯诚等人正坐在自己家中饮酒。

    更让李景隆觉得诡异的是,老朱还有自家老爹也在其中。

    “微臣拜见......”

    “哪来这么大的规矩!”不等李景隆下拜,老朱出声打断的同时,指了指一旁的座位示意他落座。

    “此次科举倒是生累你一人了。”

    “如何,中榜的学子名单可拟定完毕?”

    “回太上皇.....”

    李景隆刚欲起身,却见老朱眉头一紧,旁边自家老爹也示意他重新落座。

    见状,李景隆挺直腰杆,仔细回道:“学子名单都已拟好,也已呈交给陛下。”

    “只等明日殿试过后,便可举行传胪大典,唱诵三甲名单。”

    不等老朱继续发问,李景隆赶忙补充道。

    “此次除头甲三人外,二甲中榜者共三十五人,三甲一百二十七人。”

    “其中头甲三人皆为我大明学子,二甲中其他诸国学子共有七人,三甲三十二人。”

    “只是其他诸国学子大抵不会于我朝为官,故此今年科举取仕只有百人。”

    李景隆清楚按照朱标的性子,绝不会念及大明与诸国的关系,刻意将其他诸国学子抬上榜单,亦或是落榜不中。

    可老朱是否会如此,他却有些拿不准。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朱标面前没有提及诸国学子中榜人数,而此时老朱还没有发问,他便直接言明的原因。

    “诸国学子若真有才,纵然不为我朝效力,也理应上榜。”

    “只是安南的学子中,有多少人中榜?”

    “十三人!”没有片刻犹豫,李景隆当即说道:“二甲五人,三甲八人,共十三人。”

    语罢,李景隆虽未继续开口,可一双眸子却仔细注视着老朱身前的杯盏。

    安南不臣,大战在即。

    既然老朱提及安南学子中榜人数,想来便是有意针对。

    在还没有弄明白老朱是何态度之前,他自然不会率先开口。

    只不过!

    和思虑再三,只等老朱表态的李景隆不同。

    徐允恭听后当即怒声道:“安南贼子先前曾意图行刺陛下,还生出大乱。”

    “若非陛下早有准备,不知道这些杂碎要闹出多大的幺蛾子。”

    “如今我朝将士既已开往安南,自然也就不需再讲什么情面。”

    “太上皇,即便不将这些安南学子逐出我朝,也当革去这些人的功名!”

    和提及安南便异常愤慨的徐允恭相同,一旁的邓镇也是连连点头。

    而听到他这番话,老朱咂吧砸吧嘴,转而看向李景隆道。

    “咱有个差事需要你去办。”

    “微臣领命.....”

    不等老朱说什么差事,李景隆当即起身便是领命。

    见他如此,老朱笑笑,温声继续道:“此次科举你虽为副考,可诸多琐碎都皆你劳神。”

    “如此算来,此次及第士子当称你一声座师才对。”

    “微臣不敢.....”

    没有理会当即否认的李景隆,老朱继续道:“既有这份师生情分,由你召见那些安南学子,令他们留在我朝任职,也算情理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