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安去逛了一圈之后,再努力的回忆起自己看过的纪录片后,他终于是明白为什么这个时代甘蔗的出糖率会这么低了。
根据周建安询问工坊的工人,现在一百斤的甘蔗大约可以出红糖一成出头的样子,大约也就是在十斤到十五斤左右。
而继续提炼,一百斤甘蔗大约可以出白糖八斤左右。
看过整个制作过程,周建安也总结出几个出糖率低的问题来。
一,则是压榨的不够彻底,这一点也是他想不明白的。
红毛番人这种精明的商人怎么可能不懂压榨呢?
毕竟他们压榨工人倒很是厉害的。
而他们压榨过后的甘蔗在周建安看来其实还能出不少的糖水,这是其一,其二,便是后续的提炼过程,这些在周建安看来也是原始至极。
他们所用的提炼方法,只需要进行一些改良,又可以提升一大截的出糖率。
而根据现如今的出糖率百分之六到最高百分之十来算,周建安估摸着改良以后的出糖率应该可以做到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五,甚至是更高、
当然,现在这些仅仅是周建安的估算而已,他还毕竟经过一定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猜测,看看到底是跟自己猜测的差不多,或者是比自己猜测的低甚至是高许多。
正好这段时间两大舰队的船只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复,根据张名振传来的汇报,大约还需要二十天左右。
趁着这段时间,周建安正好可以做一下这个试验,若是成功的话,大明完全可以官办制糖厂,让东番所有的百姓们大量耕种甘蔗的同时在进行大量的开垦。
以后欧罗巴人垄断的白糖行业,大明也将横插一脚。
根据这些天周建安估算尼德兰人因为白糖行业带来的收益至少就在二十万荷兰盾以上,换算成大明的足银,大约就是十六万两足银左右。
而这,还仅仅只是现目前东番岛的甘蔗产业带来的收入,他们销售的对方只有大明和倭国以及波斯等地,而作为白糖的最大消耗地欧罗巴,东番白糖基本上敲动不了南亚美利加白糖的市场。
可若是大规模种植以后,加上周建安若是试验成功,产量大增的情况之下,周建安觉得他们也足以撬动欧罗巴的白糖市场。
光是这么一项,日后若是每年都能够给大明带来至少二十万两以上收入的话,这笔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别看这个数字感觉上不多,要知道在大明,一个非常富裕的州府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会超过这个数字。
而且要记住,州府那是收入而不是纯利润,但是白糖这可是纯利润就是这么多。
甚至可以说在周建安来大明之前,整个大明一年到头下来结余的都没有二十万两银子。
二十万两银子,换算成后世的话,恐怕价值至少在两亿以上,其实这压根就没有可比性,毕竟相差数百年。
在周建安看来,二十万两银子和后世相比的话,其实至少等于后世的八亿,毕竟这个时代可还没有经济膨胀等事情,银子的购买力,非常之大。
巨大的诱惑之下,周建安那是说动就动,立刻布置了起来。
他先是将舰队里的一些工匠给叫了过来,先是拿出自己画的图纸,一边让工匠们看看一边给其介绍一番,然后便让工匠们按照他的图纸去打造去了。
他要打造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几根实心的钢制棍子而已,每一根棍子的粗细不一,代表其压力不一,因为周建安发现,现如今的制糖作坊他们都是一次性压榨,加上压榨的并不彻底,所以出糖率受到影响。
而周建安打算将一次压榨变成三到四次压榨,中间用竹子做成的传送带进行传送压榨过后的甘蔗,在传送的过程中,又用热水喷洒在已经压榨过的破碎甘蔗上,而后在进行压榨。
这一点,其实不是周建安想出来的,因为他也不懂,而是后世再纪录片之中的古法压榨中看到过的一幕。
虽然不懂,但是他很清楚这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
经过数次压榨之后的甘蔗残渣除了拿来燃烧以外再没任何作用。
之后便是提炼白糖,而宋应星他们已经按照周建安的提议用紫色甘蓝等物做出了简易版的ph试纸,有了这东西,就可以直到甘蔗液的ph值,这种情况下的甘蔗液状态最为稳定,杂质的沉淀最为彻底。
之后再做一个手摇的离心机,将煮好的糖膏放入其中后,用力去摇,离心力便会将状态粘稠的糖液甩出,而白糖晶体继续留在内胆内。
这些,当然也不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依旧是有样学样而已。
很快,工匠们便将东西给做了出来,经过一两天的忙碌之后,周建安带着人也将工具全部安装完毕,为了见证这历史的一刻,周建安甚至将福建总督张肯堂都叫了过来。
而张肯堂作为福建总督,境内也有甘蔗的种植,所以对于这方面还是略有耳闻的。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