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一切都尚且能够忍受,那么当乌兰诺大会标志着大远征的结束,马库拉格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打算回到家中享受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时候:泰拉政府悍然剥夺巴达布领土的命令,终于激起了五百世界的滔天怒火。
争斗随之而来。
而如果是赢了,倒还罢了。
但他们偏偏输了,而且是称得上一败涂地的大输特输:是前所未有的惨败。
是一场足以成为团体记忆,几乎无法被遗忘掉的惨败。
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当年在巴达布的惨痛失败和布塞福勒斯条约带来的耻辱却并没有从马库拉格人的心中消失,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愤怒和屈辱最终酝酿为如今风行整个奥特拉玛五百世界的孤立主义浪潮。
在此之前的两百年间,奥特拉玛从未遭逢过如此的屈辱,富足的生活和天际线外连战连捷的辉煌,将骄傲刻在了每一个马库拉格人的骨子里:所以,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才会显得如此刺眼。
两百年的胜利无人问津,而一场战败的屈辱如今依旧人尽皆知。
更有甚者,伴随着当年巴达布的难民们逐渐在奥特拉玛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其后代有的还成为了极限战士的新兵,对这份屈辱的切齿仇恨也逐渐扩散到了各个阶层乃至第十三军团内部: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了马库拉格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部分,会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诚然,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收回巴达布会是好主意,但奈何五百世界与泰拉间早已间隙过深,没人会想成为帝国统治下的忠顺子民:以巴扎布之耻为名,大搞孤悬于帝国海外的孤立主义浪潮,才是这些历史能够口口相传的真正原因。
事到如今,这种孤立主义思想甚至已经反噬到了基里曼自己的身上。
连原体都拿这些问题毫无办法:他想过暴力弹压,但当他的养母尤顿女士和军团中成千上万的战士,都将巴达布上发生过的事情当是做耻辱的时候,他又有什么能力改变这么多人的思想呢?
找摩根帮忙,强行动手?
倒不是不行:那这样的话,他和他最鄙夷的暴君又有什么区别?
和践踏当年在养父陵前许下的诺言,又有什么区别?
别无他法,以基里曼的性格,他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妥协与退让,用更温和的态度软化汹汹民意。
事实上,他干的很不错。
如今顽固的孤立主义,都是基里曼努力安抚之后的结果了:在巴达布危机刚刚结束的那几年,马库拉格土地上的分离主义浪潮可远比现在要凶猛与激进的多,若不是原体在他的王国里着实威望甚高,可能连他自己都会受到牵连。
但尽管如此,还他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作出妥协:极限战士军团如今五十五万人的兵力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对于马库拉格来说,这种规模的常备兵力是【足够的】。
五十五万人足以保护好五百世界:但也仅仅能够保护好五百世界。
而若是再多一些,就很难保证基里曼麾下那些对泰拉充满了怨言的百姓,会不会在私下里搞出什么大新闻了。
至于北方的盟友若是有难,那么只需要稍微调整与削弱一下守备兵力,就可以武装出一支足够的支援大军,但这就是五十五万人能够做到的极限了:能保护好远东,却并没有能力插手到银河。
换言之,如今的极限战士军团在事实上成为一支防御性质的部队,而他们也代表着五百世界如今主流的观点:马库拉格人对于推翻帝国的统治,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没什么兴趣,但他们也不想再掺和进银河中心的漩涡当中,必须为神圣泰拉的野心和苛政流血流汗了。
他们会保护好自己,不用泰拉操心:但泰拉也别想他们这里拿到任何东西。
而这既然基里曼和他的臣民们最终妥协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也诉说着马库拉格之主内心中的一点小心思:原体也的确满足于在奥特拉玛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对银河中的事情漠不关心。
这也是蜘蛛女皇始终都不曾催促基里曼大规模扩军的原因所在:对泰拉的厌恶是整个五百世界全体上下一致的观点,而当年的巴达布危机让这种厌恶几乎无法挽回。哪怕是马库拉格之主自己,也不能违反早已是沸反盈天的民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基里曼挤出十五万的军队北上支援阿瓦隆,已经是他能够做到的极限了:要是真出动二十万,那么五百世界自己就会出乱子的。
别忘了,马库拉格之主还要供养一个如吞金兽般的【六百世界】计划。
大规模的殖民开垦域外黑暗区域,其中的花销可不是什么小数字,而半途而废的结果只会更糟:几乎是让数以十亿计的殖民者留在原地等死。
如此浅显的道理,摩根与康拉德自然也都明白。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