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洛仓。
李密立刻派重兵把守回洛仓,修建工事,以防敌人复夺。
但是,到这里一看,粮草大半已经被洛阳守军给运回洛阳了,回洛仓的粮食损失太大了。洛阳城守军就可以依靠他们夺取的粮食跟咱们对峙啊。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了。所幸的,我们现在又复夺了回洛仓,这一下子重新扼住了洛阳的咽喉啊。只要回洛仓、兴洛仓两个大粮仓在我们手里,那就等于封锁住了洛阳城,对洛阳城是个莫大的震慑!
李密召集大家召开军事会议,认为:“现在攻打东都洛阳城的时机已到了!”
说:“不怕四宝大将尚师徒在虎牢关打自己的后背呀?”不怕了!尚师徒现在龟缩进了虎牢关了,不在那百花谷了,早就回去了。而且,把门一关,人家就死守虎牢,不再出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上一次隋军失利(刘长恭那一次失利)。刘仁公回到洛阳之后,上报朝廷,果然就把这次失利的帽子扣在了尚师徒脑袋上,说:尚师徒配合不利,以至于自己孤军深入,才遭此败。
尚师徒闻知,把尚师徒气得呀,心说:大隋朝大势完了啊!互相内卷,互相内斗啊这玩意儿。我是救援不力吗?我被人家阻击了!而且,你不等我过去和你会合,你为了争功,你先打那瓦岗军的。那你打败了,怨谁呀?哦,现在把这个屎盔子扣我脑袋上了?
朝廷给尚师徒发来训斥。这尚师徒也不敢违抗啊,听着吧。被朝廷训斥一番,所幸没做太大处罚。为什么呢?杨广也知道,现在是用人之际啊。四宝大将尚师徒那是个大“钉子户”啊。如果说你把他给训急了,他一恼再投降西魏了,拱手让出虎牢关,这不就麻烦了吗?还得用他。所以,训斥是训斥,但是,还得勉励一番。
尚师徒一看,得了,得了。既然这样啊,我还是个人顾个人吧。守好虎牢关,我就没有过错。别人的事儿啊,我也不管了!所以,尚师徒这老毛病又犯了,守住虎牢关,不敢轻举妄动了。
李密一看如此:那我们现在就可以集中精力,攻打东都洛阳城!
但是,打洛阳城,我们就等于向大隋朝真正地发起了总进攻。那光靠原来的军事还不够,我还得用舆论来争取天下民众啊。也就是说,我得制造理论。在这个理论上面告诉大家我是正义的。隋朝那是非正义的,那是邪恶的;我是革命的。隋朝那是反动的;我现在是顺天应民,以有道伐无道,以革命打反动。这样一来呢,才能够激起广大民众的愤怒而支持于我呀。
要么说,李密比程咬金、比瓦岗其他的人在这方面高一筹。您看,瓦岗军在那里结义也好、占领瓦岗十数年也好,就一直在这个舆论方面没有大做文章,对这个政治宣传意识不够。那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政治宣传在战争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啊。李密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李密就开始做政治宣传工作了。
这个政宣工作再靠武将是不行的。您看瓦岗原来武将居多,文臣居少。做这个宣传工作,耍笔杆子、骂别人,这玩意儿得用文人,用武将不行。武将奶奶祖宗骂,就骂成泼妇了;文人笔下能杀人呐!所以,李密在最近这一段时间内招揽了不少的文人贤士供自己使用。其中,他最青睐的、最看重的、觉得这位先生不错的,谁呀?也是个世家子弟,姓祖,叫祖君彦。
祖君彦的祖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他的父亲就是北齐尚书左仆射祖珽。祖珽这个人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咱们这部书的第一回,说那些奇怪的童谣的时候,就曾经提过这个人。这个祖珽当年就是利用童谣这种谶谣之言把北齐的名将斛律光给害死了,这为北周灭北齐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呀。后来隋朝建立了,隋文帝杨坚对这个祖珽特别有成见。你别看给他带来便利了,但他觉得这个人是个奸佞小人呐。因为对祖珽有成见,恨屋及乌,隋文帝杨坚就对大臣们说了:“朕永远不会用这样的小人!”就这一句话等于结束了祖家的仕途啊。您想想,皇帝发话了——不能用祖家的人,谁还敢用啊?
其实啊,祖君彦这个人特别聪明,从小就是个神童。青年时代,他就因为才名被人举荐给了朝廷。但就是因为隋文帝金口玉言,这祖君彦仕途走不通。
好容易隋文帝杨坚死了,隋炀帝杨广继位了,祖君彦还以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呐——是不是我的命运能够得到改观?新皇帝会喜欢我呀?没想到,隋炀帝杨广跟他爹一样,依然对老祖家有偏见,也就是让祖君彦当了一个正九品的小官儿。
祖君彦这么大的才华,等于怀才不遇,所以闷闷不乐。突然间听到李密招人。得了!什么大隋朝?去你的!我呀,投奔西魏王去!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