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苟在战锤当暗精 > 第811章 注定不凡的一天

第811章 注定不凡的一天(3/4)

序,随便讲讲,不展开)

    此时,达克乌斯仍滞留于风拂平原;而马雷基斯则跟在引渡船的后面,目的地是死亡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昨天,杜鲁奇的主力部队抵达的时间,比埃尔达莉娅原先预估的稍慢一些。上午的时候,也就是杜鲁奇完成登陆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一队又一队的黑暗骑手出现在塔尔·乌斯维城市边缘地带,显然,他们担负着拦截与侦查的任务。

    所以,她的判断是准确的,再不离开,就再无脱身的机会。

    一直到中午过后,杜鲁奇的主力军团才缓缓逼近塔尔·乌斯维的城墙之下。那是一支兵力规模达到两万的大军,由加尔罗斯·戈德里奇统领的第十四集团军中的第105大军团组成。他们行动沉稳,秩序井然,步伐带着厚重的压迫感。

    埃尔达莉娅在城墙上的众士兵注视下,单骑出城,直面加尔罗斯本人,与其展开谈判。这场谈判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她平静地返回了城市。

    再过半个小时,塔尔·乌斯维的城门缓缓开启。杜鲁奇陆军的前锋部队随即鱼贯而入,开始逐步接管城市。

    没有阅兵,也没有夸张的耀武扬威,而是沿用了他们在洛瑟恩时期所建立的成熟模式:杜鲁奇士兵直接接手城防体系,而黑骑士们则协同阿苏尔士兵一同维稳,维持市区内的基本秩序。同时,另一批士兵则迅速展开了工程作业,他们必须架桥,以建立连接艾里昂王国与阿瓦隆王国的交通线,为后续的战事铺设通路。

    事实上,在杜鲁奇昨日登陆时,他们便采取了两翼同步登陆的战术部署:在凤凰河与沉香河的出海口两侧同时登陆。

    第十四集团军下辖的第104大军团在阿瓦隆王国境内完成登陆,他们肩负的任务与第105大军团不同,不负责修建塔尔·乌斯维所在河段的桥梁,而是负责在凤凰河与沉香河的汇流处修建大量桥梁,以实现战略联通。

    今天,当所有物资和装备基本就位,完成集结后,这支部队终于发出了。

    塔里恩丹给予多里恩的任务是占领并防守这片关键半岛,建立可靠稳固的登陆场与战略节点,并沿着蜿蜒曲折的凤凰河构筑一道有效的防线,以阻击那些可能从内陆方向奔袭而来的查瑞斯与阿瓦隆联军。

    至于,如何具体阻击敌军的进军路线,怎么进行战术展开和作战部署……

    塔里恩丹并没有作出详细安排,亦未给出模板化的指令,而是交由多里恩自行斟酌,灵活发挥,按照当下的实际战场态势与敌我态势,自主决定战术与行动计划。

    这种授权式的战略安排,既体现出马雷基斯对军官们的信任,也反映出当前杜鲁奇高层决策的现实主义风格。

    沿着河建立防线,之后与河对岸的敌人大眼瞪小眼。

    这种被动挨打式的战略模式,根本不在目前气势正盛、斗志昂扬的杜鲁奇陆军选择范围之内。

    当前杜鲁奇部队士气高昂,从最上层的恐惧领主,到最基层的士兵,人人都求战若渴,渴望军功,渴望积分与军团内的晋升资格,渴望一切能证明自己、获取荣耀的机会。

    因此,负责防守任务的加尔罗斯在得到多里恩的授权后,几乎没有迟疑,理所当然地将其集团军下辖的一支大军团部署在了凤凰河对岸。

    他采用主动出击、攻势防御的方式,以进攻代替固守,将整个战场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就遏制敌军的推进意图。与此同时,另外两支大军团则部署在艾里昂王国境内。

    毕竟,正如所有合格的军事统帅所熟知的那样——『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这一信条不仅在其他文化体系中屡试不爽,在经历过漫长战争洗礼的杜鲁奇军队中同样奉为圭臬。正确的军事理论,是跨越世界、跨越文明的共通法则。

    更重要的是,部署在河对岸的大军团并非是处于孤立无援、背水一战,只能破釜沉舟的绝境。

    他们背后有强大的支援体系,一旦需要,艾里昂王国内的部队可以迅速通过舟桥跨越河流,配合河对岸的部队展开协同攻势,打出包围钳形攻势;而在遭遇重大威胁或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河对岸的部队也可以利用舟桥迅速撤回艾里昂境内,完成战略转移与重新集结。

    不仅如此,在紧急情况下,施法者们可以用法术冻结部分河段水面,制造临时通路,使整支军团实现快速机动。

    这些手段,给予了前线部队极大的战术弹性和心理保障,也让战场形势时刻保持在杜鲁奇的掌控之下。

    但冷静、果断,充满信心的加尔罗斯在几轮推演后,不认为阿苏尔军队能在不动用大量巨龙,或不依靠大型魔法的前提下,在这样一场杜鲁奇精锐重兵布防、兵力密集的局势中占到丝毫便宜。

    如今,登陆场已经初步建成并进一步扩大,特种驳船架设完成,部队与后勤物资正以稳定节奏源源不断地卸载上岸,一座前沿基地正在迅速生长。

    毫无疑问,整个战区的战略基础已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