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不列颠之影 > 第四十章 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四十章 维多利亚的秘密(2/3)

大敌。

    因为就在昨天,原本一直对举办王储测试十分抵触的威廉四世终于点头同意,并且还在肯辛顿宫提交的考官名单中圈出了他认可的权威人物。

    由于迈克尔·法拉第推辞了国王的考官任命,在历史学界有口皆碑的辉格党议员托马斯·麦考莱因调任印度总督参事室参事无法履约,所以伦敦大学教务长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十分“意外”的在最后时刻递补入围。

    据《泰晤士报》报道,这位教育专家不仅要负责自然哲学考核,并且还将一并挑起历史学考官的重任。

    肯特公爵夫人一谈到她对于女儿的教育计划,便失去了一贯的淡定与从容。

    至于亚瑟,他望着那张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课程表,只感觉头疼。

    他知道王室拥有充足的资源和意愿对后代进行教育,但即便如此,肯特公爵夫人制定的教育计划依然让人觉得太密集了。

    首先便是语言课,诺森伯兰伯爵夫人负责教授意大利语,芭芭拉·埃文斯小姐则是拉丁语教师。

    但只有两门课并不代表维多利亚只懂两门语言。

    英语和德语都算是她的母语,而法语作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公共社交语言,早在维多利亚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掌握了。

    因此,实际上肯辛顿宫对她的要求是要熟练掌握五种语言,而且不排除未来会安排她继续学习西班牙语和荷兰语。

    不过如果她能掌握好意大利语和德语,学好另两门语言的难度应该会降低不少。

    毕竟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有许多共通之处,而德语则是带口音的荷兰语,或者按照海涅的说法,荷兰语其实是劣化了的德语。

    拉布拉凯任教的歌唱课和塔里奥尼小姐任教的舞蹈课也是一大挑战。

    除此之外,文学、地理、数学、历史、自然哲学和神学的课程则填满了周一到周五的剩余时间。

    更让亚瑟意想不到的是,肯特公爵夫人居然紧跟学术潮流,在课程里专门加入了政治经济学。

    唯一令她感到遗憾的地方,估计就是政治经济学大师马尔萨斯两年前不幸离世,否则她多半会把他从东印度公司海利伯里学院请来任教。

    肯特公爵夫人满心希望的看着亚瑟:“实不相瞒,亚瑟爵士,我个人,或者说,肯辛顿宫对您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您乐意的话,我希望能够出任维多利亚的家庭教师。我不想用金钱来衡量您的价值,但是我向您保证,只要您同意,我们绝对会开出与您的个人成就相匹配的薪资水平。”

    侍立一旁的康罗伊适时的补充了一句:“在整个英格兰,乃至于全欧洲都有绝对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所有人都知道,再没有比考官亲自担任家庭教师更好的教育方式了。

    肯特公爵夫人虽然对女儿的学习状况无比自信,但是能够为一个月后举办的测试多上一层保险总是好的。

    她并不指望亚瑟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教给女儿什么东西,但是只要能让亚瑟接受来自肯辛顿的薪资,那么他至少不会在考试的时候为难维多利亚。

    更重要的是,她相信赢得了亚瑟·黑斯廷斯,就等于赢得了大伦敦警察部队的支持与许多中产阶级女士们的好感。

    而得到这些,要付出的居然只是一份年薪800镑的家庭教师职位,这简直是太便宜了。

    亚瑟望着桌上那份摆在他面前的工作合同,沉吟着皱起了眉头。

    教小女孩读书的薪水居然是在街头与流氓搏斗的22倍,是在伦敦塔下吃子弹的4倍,甚至比在彼得堡和莫斯科风里来雨里去还多300镑。

    不得不说,肯特公爵夫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确实很大,出手也是令人咂舌的阔绰。

    不过联想到维多利亚公主每年一个青年意大利的教育经费,这价格又好像显得很公道。

    果不其然,离权力中心越近的地方,钱就越好赚。

    但亚瑟并没有急着表态,他和气的开口道:“您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您难道忘了吗?我还没有见过公主殿下本人呢?”

    肯特公爵夫人还以为亚瑟是心存顾虑。

    因为不论是在她本人看来,还是在伦敦舆论界看来,大部分王室成员的名声都不太好。

    维多利亚的叔父辈几乎个个声名狼藉,他们年轻时大多是以性格顽劣著称的,而他们的私生子们也都延续了父亲的性格。

    现任首相墨尔本子爵早年就曾经评价过乔治三世的儿子和孙子们:“这就是一群畜生,走到哪里就交配到哪里,然后说很抱歉他们不能结婚,事实上也没人能拿他们怎么样。”

    辉格党议员托马斯·克里维在审议王室年金时更是嫌恶的斥责他们:“贪得无厌,是政府最沉重的累赘。”

    正因如此,所以伦敦有许多自命清高的社会名流其实是不愿与王室牵连太深的。

    而肯特公爵夫人与康罗伊联手打造的肯辛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把维多利亚和其他王室成员分隔开,一方面不让她沾染堂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