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的意思是,任何普通新兵都能练成这样?“张志军追问道。
“不是任何新兵,但大部分新兵都有这种潜力,“秦渊回答,“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听到这个回答,参观团的军官们更加震撼了。如果秦渊说的是真的,那意味着人的潜力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
“但是,这种训练方法能在其他地方复制吗?“李德华问出了核心问题。
秦渊沉默了一下,然后诚实地回答:“很难。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验、环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
“能具体说说吗?“所有人都想听听秦渊的真实想法。
“这种训练需要教官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实战经验、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极强的责任心,“秦渊分析道,“必须能够准确判断每个新兵的极限和潜力,知道什么时候该推一把,什么时候该拉一下。判断错了,轻则影响训练效果,重则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还需要完善的保障条件,“秦渊继续说道,“包括医疗支持、营养保障、心理辅导、安全防护等等。没有这些条件,高强度训练就是冒险。“
“最重要的是,需要逐步建立起这种训练文化和团队氛围,“秦渊最后说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听了这些分析,参观团的军官们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意识到,虽然亲眼看到了秦渊训练方法的神奇效果,但要想复制推广这种方法,面临的困难可能比训练本身还要大。
“那我们这次来是不是白来了?“某通信团的参谋有些沮丧地问道。
“不是白来,“张志军摇头,“虽然无法完全复制,但我们看到了训练的更高境界,也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念。“
“而且,“陈明华补充道,“至少我们现在知道了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这对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训练标准很有意义。“
“是啊,“赵建国也说道,“以前我们总是按照既定的标准训练,从来没想过这些标准可能太保守了。现在看来,我们的士兵可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问题是,我们没有秦渊这种能力,“林建军苦笑道,“知道目标和能够达到目标是两回事。“
就在这时,训练场上响起了秦渊的声音:
“今天的训练到此结束,大家表现都很好!“
参观团看到,经过了一整天魔鬼般的训练,新兵们虽然累得不轻,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姿态。他们迅速整理装备,整队集合,等待最后的总结。
“今天有客人来观摩我们的训练,“秦渊对新兵们说道,“你们的表现为新兵连争了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谢谢教官!“新兵们齐声回答,虽然声音有些沙哑,但依然充满力量。
看到这一幕,参观团的军官们都被深深感动了。这些年轻的面孔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和自豪。
“这种精神面貌太感人了,“王海军感叹道,“在经历了这种训练强度后,他们居然还能保持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
“这就是真正的军人精神,“李德华也被感动了,“不怕苦,不怕累,永远保持昂扬的斗志。“
晚上,参观团在新兵连的会议室里举行了总结讨论会。王连长和秦渊也参加了会议。
气氛很沉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秦教官,今天的观摩让我们大开眼界,震撼到了灵魂深处,“赵建国首先发言,“你们的训练水平确实达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高度,但我必须说,这种强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新兵训练的认知。“
“是的,“陈明华接过话题,声音有些沉重,“说实话,我们今天看到的训练强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特种部队的水平。这对普通新兵来说,不是要求高了,而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林建军提出了更深层的担忧,“这种高强度训练虽然效果惊人,但风险也极大。万一出现训练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作为军区的负责人,不可能承担这种风险。“
“最关键的是,“张志军作为训练专家,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这种训练方法根本无法在全国推广。不是所有的教官都有秦教官这种神奇的能力,也不是所有的新兵都有这种超人的素质。如果强行推广,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训练事故和人员损失。“
听到这些直接的评价,秦渊沉默了。他知道这些军官说的都是实话,也都是出于对安全和现实的考虑。
“各位领导的担心很有道理,“秦渊诚恳地回应,“说实话,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训练方法确实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那你现在怎么看这个问题?“王海军问道。
“我觉得,训练方法可能无法直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