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不装了,其实我带的是特种部队 > 第1915章 应尽的责任

第1915章 应尽的责任(1/3)

    “卡邦政府对你们的存在是什么态度?“秦渊关心地询问。

    “复杂,“陈志华苦笑道,“表面上他们不承认我们的存在,但实际上有时候也会默许我们的活动。特别是在打击毒贩和人口贩子方面,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那您找我们是想要什么?“秦渊直接问道。

    “合作,“陈志华的眼神变得坚定,“那些人口贩子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您有专业的军事技能和详细的情报,我们有本地优势和人手。如果合作的话,成功的机会会大很多。“

    这个提议让秦渊心动,但他也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陈先生,我需要了解更多的细节。比如,你们的真实实力如何?与卡邦军方的关系怎么样?还有,你们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陈志华点了点头:“这些问题很合理。关于实力,我可以直接告诉您,我们有轻武器三百多支,包括自动步枪、机枪、甚至还有一些火箭筒。人员训练程度虽然比不上正规军,但都有实战经验。“

    “实战经验?“

    “主要是与毒贩和其他犯罪组织的冲突。泰北地区情况复杂,我们为了自卫经常要与各种势力打交道。“

    “与卡邦军方的关系呢?“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陈志华解释道,“卡邦军方对我们采取的是不支持、不反对、不干涉的政策。只要我们不威胁到国家安全,不与政府军发生冲突,他们一般不会主动找我们麻烦。“

    “那如果我们合作行动,军方会干涉吗?“

    “这要看具体情况,“陈志华坦诚地说道,“如果行动规模不大,目标明确,而且是在打击犯罪,军方一般不会干涉。但如果闹得太大,可能就会有问题。“

    秦渊思考了一下,然后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陈先生,您还没有回答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陈志华的表情变得感慨起来:“秦先生,我们虽然在卡邦生活了几代人,但我们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

    “您是说...“

    “我的爷爷是广东人,抗战时期逃难到卡邦。我的父亲在这里长大,娶了当地华人女子,生下了我。“陈志华的眼神变得深沉,“虽然我生在卡邦,长在卡邦,但我体内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

    “所以?“

    “所以当我听说有这么多华国同胞被人口贩子拐卖,遭受非人的折磨时,我无法袖手旁观。“陈志华的声音变得激动起来,“这不仅仅是正义感的问题,更是血脉相连的情感。“

    这番话让秦渊深受触动。海外华人华侨的家国情怀,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且,“陈志华继续说道,“那些人口贩子也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不仅拐卖华国大陆同胞,也经常对当地华人下手。我们的组织成立这么多年,就是为了保护华人不受这些恶势力的侵害。“

    “您能具体说说你们掌握的情况吗?“秦渊询问。

    “我们对那几个据点都有了解,“陈志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这上面是我们掌握的一些情报,包括守卫情况、内部布局等等。“

    秦渊接过纸条看了看,发现上面的信息确实很详细,有些甚至比杰克提供的情报还要准确。

    “您的情报来源是什么?“

    “我们在各个据点都有内线,包括一些被强制工作但还没有完全失去自由的人。他们会定期向我们传递信息。“

    “那您觉得营救行动应该怎么进行?“

    陈志华的眼神变得专业起来:“我建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合作进行详细的侦察,摸清所有据点的具体情况。第二阶段,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人员分工、撤退路线等等。第三阶段,同时对所有据点发动攻击,迅速救出人质。“

    这个计划听起来很专业,但秦渊还有一些担忧。

    “陈先生,我必须提醒您,这种行动的风险很大。一旦失败,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政治后果。“

    “我知道,“陈志华点头,“但有些事情明知道有风险也必须去做。那些被关押的同胞每多待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您考虑过失败的后果吗?“

    “考虑过,但我们已经准备好承担一切后果。“陈志华的语气很坚定,“作为华人,保护同胞是我们的责任。“

    秦渊被陈志华的真诚所感动,但他还需要确认一些细节。

    “如果我们决定合作,您需要我们提供什么?“

    “主要是专业的军事指导和精确的情报,“陈志华回答,“我们的人虽然有实战经验,但在战术配合和精确作战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我们能提供什么保证?“

    “我们不需要什么保证,只需要信任。“陈志华直视着秦渊的眼睛,“我相信华国军人的品格,也相信您的诚意。“

    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秦渊对陈志华和他的组织有了基本的了解。从专业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