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七十五、绯闻公主

七十五、绯闻公主(2/3)

揣着明白装糊涂。”

    长袍文士闻言,也忍不住赞扬一句:

    “兄台此言是极,是极,乃真知灼见。”

    周姓商贾摆手:“过誉了,我也是刚反应过来。”

    顿了顿,似是谈兴不错,他又想起某事,主动道;

    “安乐公主是没婚嫁,不过,我在钱塘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也不知道是不是浔阳王一家曾待过的江州,和钱塘一样都在江南,隔得近,一些过往的消息挖掘的快……”

    他有些欲言又止。

    长袍文士忍不住催促:“到底何时?”

    程姓商贾和其他宾客们也眼神投来。

    周姓商贾犹豫了下,说:

    “这是钱塘士子们私下传的,好像是从江右士林那边传来的,浔阳城就在那边……听说,未入京发迹前,安乐公主随父兄潜居浔阳时,与时任江州长史、现任江州刺史欧阳良翰,私下有些交情,隐隐有些风言风语,说是、说是爱慕青睐……”

    众人闻言一愣,长袍文士下意识问:

    “你说的是,那位名扬天下的守正君子欧阳良翰?”

    “没错,应该就是他,一个强力佐证就是,欧阳良翰曾作一首《琵琶行》,刚传到京城的时候,当时初来京城还未册封名号未站稳脚跟的小公主,就在极力推荐,还在长乐公主府的中秋晚宴上,钦点此诗为中秋诗词魁首,

    “此事,在当时的洛京还惹了不小风波,此诗境界如何不提,试问,这等不遗余力的赏识力荐,关系能简单到哪里去?再加上那时候小公主一家还未发迹,小公主也年纪尚小,情窦初开之际,自然是容易滋生情愫的时候。

    “而欧阳良翰却清名满天下,又是就任当地的父母官,年纪轻轻,大权独揽,意气风发的……有时候,少女怀春其实就是那一两眼的事……”

    气氛有些寂静。

    大堂内吃瓜的众人顿时意会,有人脸色豁然的点头,觉得此言很有道理。

    角落桌子前,欧阳戎停止了夹菜,突然伸手去开窗户,推开了一条缝,似是往外瞧了瞧。

    细丝雨点落在脸上,雨已经小了不少。

    袖中,妙思本来正四仰八叉的躺着,轻轻摸着鼓鼓的小肚子,消化食物,听到外面的话后,两手捂嘴,忍着笑。

    听周姓商贾说了一大通话,长袍文士隐隐有些挂不住脸,之前都是他一直掌握大堂内的聊天节奏,眼下隐隐被人抢了风头。

    不过谁叫人家消息确实比他灵通,而且大概率也不是故意的。

    长袍文士朝这两位消息灵通的商贾抱了抱拳:

    “受教了,二位是有见识之辈,可还有其他指教的?”

    程姓商贾沉稳安分些,察觉到长袍文士有些不愉快的情绪,立即抱拳回礼:

    “指教不敢当,除了这些外,鄙人与周兄知道的,和阁下差不多……”

    长袍文士脸色缓和了些,周姓商贾却突然道:

    “倒是还有一件风闻,听说当朝圣人,准备这两个月在紫薇城的明堂举办一场祭祀典礼,不仅要求浔阳王、相王等离氏子弟到场,卫氏那两位亲王,还有卫氏主要宗亲们,也全都要来,只要人是在洛阳,这也算是离、卫两家难得一见的齐聚同一屋檐下,也不知道圣人为何如此安排。”

    长袍文士闻言,这一次却没有什么恼色,反正仰头,摸了摸胡须,语气笃定道:

    “这就对了,这场明堂祭祀,或许就是决定真正皇嗣之位人选的关键节点。圣人此举真是高啊。”

    众人疑惑问:“什么意思。”

    周姓商贾、程姓商贾也眼神不解的看向卖关子的他。

    长袍文士对此气氛十分满意,他压低嗓音,煞有其是的分析道:

    “浔阳王幼女加封为安乐公主,只是一个开始,既然先这么做了,后续她的父兄浔阳王和世子,自然也有安排。

    “圣人或许真的喜爱安乐公主,有隔代亲在。但是圣人每一举措都是有深意的,说不得就是借助这份众所周知的偏爱,去行方便之事。”

    众人面面相觑。

    长袍文士却大胆给出推测:

    “而接下来的明堂祭祀,就是一个重要节点,在下有预感,会有一些重要的大事,或说重要的方向选择,在这个节点前后发生。

    “这一天绝不简单,说不得就是狂风暴雨,因为最忍受不了浔阳王一家高升的,是卫氏,浔阳王再往上升,岂不就是皇嗣了?卫氏的魏王、梁王这能忍?两家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次浔阳王回京,大大增强了离氏的力量,卫氏不会坐视不理,绝对会发难的……”

    笃定说完,长袍文士朝周、程两位商贾淡淡道:

    “二位且看,下一次洛都有消息传来,定然是这明堂祭祀前后,发生了大事,肯定是离卫两家神仙斗法,皇嗣之争,你死我活,说不得就有一方突然轰然倒下……真是兴也快哉,亡也快哉。”

    大堂内,很多人听的,觉得格外有道理,配合着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