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女皇 > 第二十八章 焚书!

第二十八章 焚书!(1/2)

    时至岁末已过,咸阳内外有了一丝春意,但冬日余威犹在。

    春,是万物生长之季,亦是躁动之季,万物之始也。

    咸阳王宫始皇帝书房内殿之中,此刻坐满了人,帝国的重臣皆在此列。

    始皇帝,威坐于上首,看着济济一堂的帝国大的文武臣,心中不禁豪情万丈,正是有此些人杰大秦才方能一并天下,结束了周室几百年来的王侯列国混战,废诸侯制行郡县制,天下大治。

    然时至今日,居然还有士子鼓吹周室古礼,妄图复辟分封诸侯,尤其是山东老世族六国的余孽更是与百家暗中勾联。

    难道是朕太仁慈了,给了老世族富足尊贵生活尤嫌不够,还再想称孤道寡不成!

    见帝国重臣俱已到来,扫视一周在座的大臣淡淡的开口:“为修明文治,朕特召孔子九代孙孔鲋入朝,封爵文通君,势同诸侯,官拜少傅,领天下文学重任。然文通君在主持学宫期间却多与山东六国老世族勾联,并在多次与六国世族公子宴会论学,遍邀士子公开谈论诸侯分封制,非议郡县制,大发复辟言论,更有博士淳于公然于岁末朝宴上,叫嚣效仿商周三代王道,力荐分封制,为诸侯制张目,说说你等的看法吧!”

    诸位帝国老臣相互对望,听闻皇帝言语,都已明了于心,皇帝这是要对山东六国世族动手了!

    但一时无法踹测其真正用意,宽大的书房陷入了沉寂当中。

    “陛下,淳于越之言,乃陈词滥调也!”廷尉姚贾率先朗声说到,“自我大秦废分封行郡县制,复辟言论就已屡禁不止,自春秋以至战国,再到大秦,数百年诸侯混战,华夏惶惶若丧家之犬!天下谁人不知?追究其根源多是分封制宗室子弟同室操戈,致使华夏战火弥漫,动荡不安,淳于越文通君之流实是祸我大秦,儒家博士妄想以夏商周三代王道攻讦大秦新制,实乃一言以蔽之,是掩耳盗铃之举,其心可诛也!”

    御史大夫冯劫出言相附:“廷尉所言甚是,我大秦创新制废除分封制,是断绝周以来地方权利大于中央,除去天下动荡之根源,避免了同室操戈的悲剧,儒家纯属居心叵测,韩非子说过,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儒家实乃五毒之虫也!祸害天下,不堪重用!”

    始皇额首:“那当要如何对待复辟言论,有何办法?”

    在座的的大臣纷纷附议,却也一时拿不出章程。

    这时坐于首席的李斯站起身来对着始皇一拱手。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丞相有话尽说无妨”嬴政皇帝依旧口气平淡淡。

    要说这朝堂之上,最懂自己的,非臣相李斯莫属了,在自己还未亲政时,吕不韦专权之时就已为自己的谋事。

    李斯懂始皇全在于审时度势。

    “陛下,复辟言论多在百家,却不在一家之学说,今天下士子修学皆从私门,然传授私学之士学,多以秉持异端之说为特立独行,鼓噪群下,张扬诽谤,宣扬自家学派以博取名声,不以事实为据,妄议政事,但有朝廷政令颁行,则人各以其学非议,人则心非,出则巷议,古时天下散乱,无法一治天下,诸侯林立,皆有议论之士崇古害今,大张虚言以乱事实!六国贵族于失国之后依然能兴风作浪,俱都赖此流风也,此等恶习如若不禁,私人朋党集结,则国家威权弥散,是故,老臣恳请请陛下:禁民私学,肚防私相议政,去庙堂下议之制,使国家事权一统。有鉴于此…”一番长词大论后,臣相李斯略微停顿一下。

    书房内chuan息可闻,大臣屏住呼吸,始皇亦是好奇臣相李斯能说什么。

    “老臣请力行,商君焚书令!”

    拱手俯身到底。

    一言既出,如同一声惊雷,大臣们纷纷刷地站了起来,倒吸一口凉气,惊愕万分地盯着这位枯瘦冷峻的大秦的臣相。

    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斯不以为意,继续说到:“凡复辟者皆是好古非今者,尽以史书为据。为此,老臣奏请:凡史书,非秦记者皆烧之;除博士宫国家藏书之外,其余任何人不得私藏诗、书及百家论政典籍,悉数交与郡县官署一体烧之。敢有以诗、书攻讦新政者,皆斩首弃市;敢有,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闻而不举者,连坐同罪;令下三十日内有藏书不交者,黥刑苦役。凡书只要不涉政事,皆可保留,民人欲学法令,皆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唇舌之厉,莫过于此。

    这番话如三九之风,书房大升寒气,帝国老臣们也惊愕得张大了嘴^巴却没有了声音,遍体升寒。

    谁都知道,自商君秦法以来便有焚烧诗书令,然商君之世及其之后,秦国事实上并没有延续这一法令。

    也就是说,始皇帝之前五代秦王,只有过那一次焚书令,而且远远没有今日李斯所请的这般铺天盖地。

    毕竟,秦国是以敬贤敬士而崛起,老秦人对书,对读书士子,还是从心底里敬重的。

    此等焚书之举,则多少使帝国老臣们觉得过火了。

    “好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