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女皇 > 第二十四章 献宝 炼钢

第二十四章 献宝 炼钢(1/3)

    冬日的空气干燥且冻彻心扉。

    关中咸阳更是寒风肆虐,北风呼呼不已,老秦人纷纷猫冬在家,围着火炉聊着家常。

    百语寂寥。

    自始皇巡狩天下归咸阳后,帝国仿佛再无天子一般,没有任何政令诏书颁发,没有任何礼仪庆典举行。

    帝都国人一时无不揣揣不安,人皆同心:秦政,奋政多事,今如此沉寂,岂非大大地不合常理也?

    一时间宏伟的帝都咸阳,陷入可怕的宁静当中。

    空气中弥漫着压抑与粘稠的肃杀,直叫人chuan不过气息来。

    咸阳王宫亦是笼罩在一片,令人烦躁的重重气氛当中。

    此时此刻,咸阳章台宫偏殿一方大案后,始皇正膝坐着,手中拿着一份帛书,面色且阴晴不定,再加之朝会上,学宫博士们的公然复辟言论,不禁拍案愤然一声。

    “这些百家当真是胆大妄为也!真把朕的大秦当泥捏的不成?!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朕之大秦将颜面何存!。”

    怒掷帛书于案。

    而此时距郡县制的推行,已有八年。

    然儒家学士淳于越,却因在历年岁末大朝会上,指斥杂家博士周青臣公然面谀,而重新牵涉出郡县制与诸侯制之争。

    且又将自己,平日在博士宫说过不知多少次的“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的口号,再次与大朝会上喊将出来。

    若非偶然,则儒家必有深意,这个儒家博士究竟意欲何为?

    其后到与整个儒家有甚联系?不得不让人深思。

    一时间朝野俱都议论纷纷。

    始皇扔下手中帛书,下定决心。

    百家或灭或臣服,绝无第三条路可走!

    咸阳怡曦公主府。

    嬴曦身着常服,正埋首与案上,身前堆着一堆竹简。

    手中拿着笔,双眼不离帛书,写写画画着什么,且表情严肃。

    室内铜炉烧的火红,房间内温暖如春。

    不时的以衣袖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身旁跪坐着于一个月前,就已返回的小瑶。

    看着公主伏在桌案上认真书写的模样,看在眼中很心疼,却也无奈。

    对于此次史上,蒙恬北击匈奴,嬴曦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由于始皇帝求长生不死药心切,便让身边的博士,卢生出海寻找蓬莱仙山,以求得长生不死之药。

    卢生回来后,向秦始皇表示未能找到长生不死之药,却意外寻到到了一本“仙书”!

    书中写着着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

    始皇帝看到后,认为谶语中的“胡”是暗指漠北匈奴,乃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

    虽不知这仙书谶语是否是假的,但嬴曦却是知道大秦确实亡与“胡”者。

    不管真假作为后世之人,对于此次北击匈奴的事情上很支持。

    纵观天朝漫长的五千年传承历史,对天朝祸害时间最长和最酷烈的国家(民族)则非古代的匈奴莫属。

    这些,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戈壁沙漠草原上的蛮夷之邦,过着茹毛饮血的游牧生活。

    不论是气候还是生存环境都和内地的温暖shi润的、物产丰富的天朝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一旦遭遇到暴风雪和其它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在其牲畜大量死亡,接威胁到他们生存的时候。

    这个时候,这个凶残的草原狼,就会显示出了他们畜生性的一面。

    根本不会讲什么仁义道德的,仗着体格强健与骏马快刀,疯狂的杀^戮天朝先民、抢掠天朝的财富,来满足他们生存的需求。

    丰富富饶古天朝,成了这些畜生们的后院仓库!

    长达数千百年里都是如此循环反复。

    虽有汉武帝耗尽国力,北逐匈奴,毕生抗击他们,把他们打残打烂,直至分裂逃跑臣服。

    然却依然无法改变其野兽本性。

    其以后的五胡乱华,两宋的异族铁蹄,直至蒙古帝国肆略中原,满清鞑虏奴性统治,其身后都离不开匈奴的影子。

    来到这个世界后,嬴曦虽说还未曾切实的上过战场,也未有有见过骑兵之间的厮杀!

    然对于骑兵所用的武器装备的演变,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自古中原的骑兵,无法与天生就长于马背上的北方游牧民族相比,直到发明了马鞍和马镫等全套马具,这一事实才得以改变。

    放下手中的笔,拿起笔墨未干的帛书,轻吹几下,看着自己的杰作,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小瑶,让人备车,去王宫面见父皇!”

    收拾整理一下案上之物,转首对小瑶说道。

    小瑶起身:“诺,公主”

    去准备了。

    一路来到王宫,经通报直入章台宫。

    始皇帝坐于大案后埋首奏章,赵高立于身后。

    “曦儿今日来此,有何事?”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