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用秦制的人,只能维持一个相对失败的国家(3/3)
下来,让当地人看懂,汗廷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他们干脆换个思路:汉字写的历法,我直接放这儿不改了,然后给所有人教汉字,谁学得好,谁先用得了……从实际情况看,紫帐汗国根本没有精力,去有意识地禁绝某种语言、但随着地区的统一,很多乡间的语言还是日益被同化,越来越像那些较大的分支。而大语言,也混入了大量汉语词汇,直接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完全不会汉语的人,等于没法接触这些更完善的知识、听不懂农官的讲解,也看不懂相关的书籍和公告。哪怕不考虑军中前途,他们自然也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像他们现在这个村子,连原来的保加利亚语名字,都被遗忘了。因为村子正式形成,其实是郭盖安葬在这里、郭氏在此处立庙之后。原本居住在此的村民,也只是定居者的一部分,因为当年汗廷在这里组织军团农庄的时候,也安排了一些懂技术、会认字的老兵过来,和当地人一起开垦,形成了这个新村庄。现在,它的名字,就叫“相公庙”村。哪怕汉语不怎么熟练的当地人,也用这个发音来称呼。这样的现象,在罗马尼亚地区,可以说到处都是,汗廷的管理体系,也就和这些相互依存着。(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