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朕的长子是祖龙 > 第二十七章民意与民心的重要性

第二十七章民意与民心的重要性(1/2)

    “刷!”

    刷得一声轻响街道两侧的禁军将士没再阻拦,而是让出一条宽大的道路。

    顺着街道望去,正是规模很大的下葬队伍,远远望去尽是一片片的镐素。

    “王上没有骗我们,果真同意让我等草民跟在后面,真是一位好君王。”

    “太好了,总算可以送先王最后一程,要不然,我们的良心过不去啊。”

    “谁说不是,没有宣太后和先王,我大秦可能还处在内乱的状态。”

    对于那一位新继位的王上,自发前来的老百姓很有好感,为他们的大秦感到高兴。

    “一个个的,自觉排好队……”

    得知同意跟在队伍后面,也没有人去起头,那些老百姓没有乱哄哄的,相反还自觉的排起长队。

    这就是以法家思想为主,用来治国而带来的好处之一,对于境内百姓有一定的约束。

    当然,也对应着一部分弊端,有时候也令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有机会,真想亲眼见到当今王上,为老百姓着想的君王。”

    说话的是一名外观清秀,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坚韧的女子,看上去可谓是相当惊艳。

    十分显然,刚才目睹了整件事的过程,见证到效率的处理方式。

    “这就是父亲经常说过的民心,以及最重要的民意?”

    队伍后方传来的议论之声回荡在耳边,小嬴政顺着声音的来源望了过去,并喃喃自语一声。

    之前以为学好武艺文采,包括权术、治国理念等功课,那样就能达到和父亲一样的水准。

    如今看来,却是忽略掉极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民意与民心,稳固大秦必不可少的基石!

    “孺子可教也……”

    觉察到有了新发现的长子,赢睿为之点了一点头,有一些事,必须由政儿自己去感悟才行。

    因而,并未去打断正在思考的长子,给他更多时间去接收一下新的感悟。

    “父亲,政儿认为民心与民意,属于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

    “因此,在实施一些国策的时候,也要考虑到黎民百姓,而不是一味的推广下去。”

    半路途中发生的一件事,给小嬴政带来许多灵感,看到从前没有注意的地方。

    到了现在,他才认识到一个道理,原来一切没有那么简单。

    “不错,治大国若烹小鲜,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黎民百姓便是其中之一。”

    听着这么一段独到的见解,赢睿给予了极大的肯定,算是认同长子今天的感悟心得。

    “父亲,我一定加倍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尽管明面上没有说出来,小嬴政却是在暗地里下定决心,绝对不能满足现状。

    “骊山芷陵已到,开始下葬礼仪!”

    伴随着浩大的队伍抵达骊山,由君王赢睿宣布开始,将第四代余烈——秦昭襄王,继而葬于芷陵。

    “………”

    芷陵位于骊山西麓一带,南起洪庆沟,北至武家沟,正好坐落在一个山坡之间。

    此地东依整座骊山,西侧恰好面对咸阳附近的灞水,看上去很有一番磅礴气象。

    “大秦君王,文官百官,黎民百姓,三方揖礼!”

    当接近尾声之际,一声高喝声骤然响起,代表着送先王最后一程的揖礼。

    “………”

    随即,不管是赢睿本人,还是蔡泽、王龁等文武,包括专门跟随而来的老百姓们。

    朝着秦昭襄王下葬的芷陵,各自用双手揖起一礼,并保持大概半柱香的时间。

    “曾祖父,政儿一定跟着父亲好好学习,早日达到一样的高度……”

    经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小嬴政比以前更为成熟,默默和曾祖父说着一些话。

    “先王,倘若老臣侥幸不死,今后还为大秦征战四方。”

    同样有到场的白起,隐藏在百姓的人群里,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终究还是留下了一道眼泪。

    “父亲,一路走好。”

    父亲对于她还是不错的,从册封太后一事可以看出,华阳太后充满着一阵阵伤感。

    “礼毕!”

    片刻,又是一道声响传向四周,今天的下葬礼仪就此结束。

    “返回王宫……”

    紧接着,诺大的队伍原路返回,直至回到秦王宫殿之内。

    “王上,你新登王位遭遇许多的挑战,辛苦了。”

    即便有超过九成的可能成为王妃,只是之前的两件事还历历在目,赵姬根本就高兴不起来。

    “那些都是属于国事之一,何来辛苦之说,你也不必过于忧心。”

    闻言,坐在一旁的赢睿转过头,轻轻一拍那柔嫩的玉手。

    “只要有王上在,臣妾从来都是安心的,不存在一点儿忧心。”

    见此,赵姬的心房为之一暖,继而勾起漂亮的小酒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