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是原始图像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冗余度,比如电视图像,这类图像的临近像素之间具有很大的空间相关性,前后帧之间也具有很大的时间相关性。
mPEG压缩算法首先对CCIR601标准中建议的规定分辨率为704×408或者704×576的视频图像进行预处理,压缩是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像素减少一半,变成352×240或者352×288的SIm图像格式。
随后,通过离散余弦变换和运动补偿两项主要技术,进行进一步压缩。
基于8×8子块的离散余弦变换技术可以减少空间冗余度度,基于16×16很快的运动补偿技术可以减少时间冗余度。
而对于帧间预测误差再做离散余弦变换,可以达到进一步压缩数据的目的。
同时,mPEG压缩标准也利用了人眼对图像亮度信息敏感而对颜色信息不敏感这一生理特性,采用双倍亮度采样方案,即每产生四位的亮度值,只产生二位的色度值。
最终这一算法可以获得五十分之一到二百分之一的数据压缩率。
此外,这个算法还利用了音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即某些频率的音频在其他频率的音频出现时听不到,这就是人耳的屏蔽滤波功能。
这样一来,mPEG音频压缩系统就可以去除掉那些人从而完全或基本上听不到的多余的音频信号。
可使采样频率为44.1k赫兹的音响信号压缩比达到1/8,而音质无明显失真,对一般使用者而言很难区分出mPEG系统音质与标准Cd之间的差别。
目前,国际上mPEG压缩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剩下的,就是如何将视频信息写入Cd盘中,并且将其重新解码转化为视频信号在电视上播出来。
而这里面需要的两大核心技术,一个便是Cd上常用的激光读取探头技术,另一个则是视频解码芯片技术。
目前激光读取探头技术主要掌握在飞利浦和索尼这两大巨头手里,这也是庞学林购买Cd-Rom光驱的原因,因为上面自带激光读取探头。
在后世,网络上不乏一些dIY爱好者将Cd-Rom光驱改装成VCd播放器。
其原理就是把光驱上的激光头组件从VCd影碟上拾取的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处理后,从其射频RF引脚输出RF信号,该RF信号送入加装的VCd解压芯片处理后,输出视频和音频信号。
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现在还没有VCd专用的视频解码芯片。
庞学林只能用各种小型集成电路临时设计一个视频解码芯片,用来输出视频信号。
这才是他购买那么多小型电子零部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