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期刊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期刊(2/3)

去。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不知不觉间,天色暗了下来。

    直到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才让文小刚和李雅达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文小刚看了下手机,原来是妻子打来电话,问他怎么还不回家吃饭。

    文小刚随便应付了几句,这才看向李雅达道:“帕特里克。你觉得庞学林的这套理论怎么样?”

    李雅达道:“现在还不好说,但从实验数据以及理论上看,这套理论很可能解决了超体出现百年来的形成机制问题,对未来,寻找新型超导材料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文小刚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帕特里克,我准备回趟中国。”

    “你去中国?”

    李雅达吃惊的抬起头,看着文小刚。

    文小刚道:“你应该看过不久前中国提出要建立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报道吧?”

    李雅达点了点头,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庞学林突然上传这篇论文,并非无的放矢。”

    文小刚点头道:“我们不能将庞学林教授当做普通的科学家看待,我怀疑他已经找到了真正意义上实现常温超导体的技术路线。”

    “这不太可能吧。”

    李雅达有些不敢相信道。

    文小刚笑了笑道:“帕特里克,别忘了,这位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创造的奇迹还少吗?假如这篇论文没什么大问题的话,不出意外,十几二十年后,庞学林的头上将会再多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这样一位年轻人,我们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文小刚,顿了顿,继续道:“不过这不是我想要找到他主要目的。”

    “那你是为什么?”

    李雅达好奇道。

    文小刚道:“我在凝聚态物理学以及超导领域浸淫了大半辈子,我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室温超导体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

    同一时刻,类似的场景,类似的对话,在全世界各大超导体研究机构,都有发生。

    庞学林能猜到,这篇论文给凝聚态物理学界带来的震动。

    事实上他这篇论文上传到arXiv网站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众多的询问电话。

    有来自高层的,有来自学术界的,也有来自媒体的。

    幸好,他和凝聚态物理学界的人认识的不多。

    因此,短时间内他的耳边还算清静。

    当然,媒体上关于这篇论文的报道同样沸沸扬扬,甚至不乏各种极为夸张的标题。

    “超导时代即将来临,金龙电池引发的新能源革命迎来新助力……”

    “中车集团表示,未来将建设京沪线真空超导磁悬浮列车,这一项目有望终结民航客机在远距离运输中的的霸主地位……”

    “中国即将迎来输变电革命,超导体的出现将为我国节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能源……”

    ……

    当然了,讨论超导材料的同时,更多的人将焦点转向了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项目上。

    前两天庞学林生日的时候,在网上发了条微博,宣称自己就是这一项目的推动者。

    然后这条微博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争议的热潮。

    即使有庞学林主动站出来背书,支持者与反对者也几乎呈现势均力敌之势。

    在众多的反对意见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项目的技术难点问题。

    所有人都认定,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找到室温超导体,如果没有室温超导体,那么这一项目的花费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技术上能否取得成功暂且另说,中国的经济实力能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超级工程都是个问题。

    正因为如此,庞学林发了那条微博后,很多反对者站出来拿这个问题怼庞学林。

    他们认为庞学林这是在好高骛远,推动技术dYJ,无益于国家。

    谁曾想,这才过了几天功夫,庞学林甩手就是一篇论文摔在了众多反对者的脸上。

    这篇论文出来之后,全球各大媒体几乎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这篇论文的重大意义。

    凝聚态物理学界的顶级学者们也相继发声,肯定了庞学林在这一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而前几天被那些反对声音压制的庞学林的支持者们,也纷纷发起了反击行动。

    “你们不是觉得庞教授不行吗?看看,这就是庞教授的回答!”

    “你以为高层都是傻吗?如果不是有一定的把握,怎么会轻易决定立项这样一个重量级项目?”

    “我的导师对庞教授的这篇论文评价很高,认为他统一了目前流派众多的超导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超导机制的形成问题。只要有团队依据这一论文寻找到新一代的超导材料,那么诺贝尔物理学奖必将是庞学林教授的囊中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