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
如海潮涌来的笛声充满了抗争,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笛声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
忽然笛声一转,充满了不屈,仿佛代表着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曲调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
笛声缓缓演绎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给人一种凄婉的感觉。
忽然笛声骤急,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祝英台也因此沉入了无尽的绝望。
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
在笛声转换为幽婉的声音当中,仿佛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
观众们闭着眼睛,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
突然一阵抑扬顿挫的笛声打断了观众们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笛声又吹奏出柔缓的段子。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笛声吹奏出的乐曲也从祈愿转变为了幸福。
也许,这不是一段完美无暇的爱情,但是,这一段宁死不屈矢志不渝的爱情,这段爱情不是完美的,结果也是令人感到悲伤的,但是这飞舞的蝴蝶何尝不是上天对这一对爱人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