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系统,扶我当女帝 > 220

220(2/3)

一群人纷纷自告奋勇,有的说打算给里面设计机关诡计,有的人说要去挖地道,还有个人在深思熟虑后,提出建议陵墓最好能够四面八方糊水泥、钢筋混凝土的。

    结果这个话题讨论到最后,变成了给天子修建陵墓的待遇问题,每天工资和修火车轨道相比,哪个待遇好???

    “……”

    她看上去像是有这种经济实力的皇帝吗?

    许佑汐已经好多年没写过文章了,她忍不住亲自写了篇‘澄清’稿件,寄到以文章思想深度出名的《耀城报》。

    然后,一个月后,她被退稿了。

    难以接受!但是她绝不放弃!

    许佑汐面不改色地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杜致意,让他托关系,把这篇文章发表出去,她知道对方和《耀城报》主编关系很熟。

    杜致意犹豫了,他看完文章之后,轻轻叹气。

    《耀城报》哪里敢发这种敏感题材的文章,他们会退稿太正常不过了。

    “陛下,为何不直接发《乾报》?”

    在《乾报》发表文章,有规定,所以编者必须实名,不可利用化名,或者假身份。

    “难道要让天下百姓知道,朕自己澄清自己的言论?”许佑汐顿了顿,似乎想起什么,突然压抑着激动看向杜致意,“杜大人,若不嫌弃,这文章署你的名字如何?”

    “……臣这就联系《耀城报》社长。”

    就连杜致意面对许佑汐的时候,都学会了‘趋利避害’的保护自己。

    “好吧。”

    许佑汐有点遗憾。

    几日后,《耀城报》发表了那篇文章,文章是好文章,就是题材过于敏感,容易被衙门找上门算账。

    不过,既然他们得到了‘杜致意’的保证,耀城报也就硬着头皮把文章发了。

    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许佑汐对于陵墓的每一方面设想的意义。

    比如说,陛下不把陵墓建设在皇陵群中,就是为了‘永不封陵’做准备,因为一旦陛下去世后入了皇陵,普通老百姓肯定是没有办法到皇陵附近祭奠她了,更不要允许学生、历史研究人员进去参观了。

    这次的陵墓绝对不可能‘大兴土木’,陛下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以提倡节俭为己任,只会侧重‘设计’是否巧妙,是否能和‘山水风景’融为一体。

    ‘永不封陵’、‘火葬’、‘骨灰抛于长江水’,看上去像个很疯癫的举动,实则是件多么非常浪漫的事情。

    人活着时候的束缚已经够多了,难道死后还得继续被关在棺材、墓穴里吗!

    可你看看长江走过的地方——

    有日出江花红胜火;

    有两岸猿声啼不住;

    有星垂平野阔;

    有江流天地外,

    有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烈,有同饮长江水的相思柔情。

    如此看来,葬于长江水,有何委屈可言?

    这篇文章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了,无数人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在那一瞬间和文章的编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仿佛长江美景就在眼前,徐徐展开。

    也就在这一天之后,百姓们不约而同地忘记了之前提起的建立恢弘地宫的想法,默认了陛下的选择。

    一个月后。

    容映冉确定了陵墓修建地址,在上京大学不远处的一座青山,山脚有溪水潺潺,公路还没修到这里,山下的野花一年四季都开得格外烂漫。

    三个多月后。

    工部也收到了民间无数巧匠寄过来的设计图纸。他们也在经过了严格筛查之后,挑选出了其中五十个人出来,让这些人进宫面圣,听取陛下的想法之后,让这五十个人,合作设计出最佳的方案。

    因为反复进行实地考察,设计稿也是一遍遍修改,所有工匠都在思考,如何将陵墓和山水融合在一起,还得让花销缩减到最低。

    一直等到了天佑十六年中旬,陵墓的修建工作才慢慢展开。

    这个时间,海外被殖民国家送来留学的年轻人也在经历了一番颠簸后,来到了大乾。

    下船后就是每个人的常规体检,在体检结果出来前,这一百多个年轻人就在当地努力学习大乾的语言。

    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火车,坐在车厢里面,看着车外风景,不断发出惊呼声。

    火车列车员中间出来的时候,每人发了一份盒饭,饭菜里面有荤有素,还有热腾腾地白米饭。

    “大乾对我们太好了。”

    有些留学生忍不住擦眼泪了,他们在自己家乡都很少能吃到饱饭。

    列车员看着这一幕,莫名有点心虚,她记得火车上的饭菜一直被乘客吐槽敷衍来着,她自己也都是带饭多。

    而且,今天盒饭里也就是简单的荤素搭配,有这么感动吗……

    “这是什么肉,超级好吃。”

    留学生用着别扭地中文和列车员交谈着,眼睛里带着亮光。

    “就是很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