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去年买的鹅已经陆续开裆产蛋了。
赵军他们几家买的鹅,是东北特有的豁眼鹅。这种鹅眼睛周围的眼皮有个豁口,所以因此而得名。
有些老人,还管它叫扒了眼子鹅。这种鹅爱下蛋,营养跟得上的话,一年能下一百六七十个蛋。
东北冬天气温低,鸡冬天不下蛋。所以豁眼鹅一年的产蛋量,已经能鸡相媲美了。
过去这个冬天,这些鹅住在张家扣的塑料棚里。白天太阳一出来,棚里的温度很高。晚上两层塑料布,尽可能地遮住了寒风。
成鹅虽然不怕冷,但这样过冬不遭罪,就少得病。
可以说,从永兴大队抓回来的这些大鹅,除了解孙氏隔三差五就张罗铁锅炖大鹅之外,买回来的鹅再就没有过糟损。
今天午后的天气不错,赵军他们过来,将鹅棚上的塑料布撤下。
然后几个人用锹将地上的鹅粪铲掉,撮到一旁堆起来沤着,得等发酵了,才能上到自家的菜园里当肥料。
张援民用木板,钉个两个两米长、半米宽,一侧十五公分高、另一侧三十公分高的大木槽。在里面铺上稻草,让低的一侧在外,鹅抬脚踩着就进去趴窝下蛋了。
鹅棚里除了这两个下蛋槽,其它空地铺了厚厚的一层砂子。
最后,用大苫布把鹅棚扣上。以前用塑料布是为了取暖,现在气温高就不用了。而且底边四外圈不再压紧,而是将一边掀起来,留出离地三十公分高,让鹅能够自由进出。
收拾完鹅棚,赵军带人挨家走了一圈,将猎狗都带回了赵家大院。
狗养在谁家,谁家就得喂,早晨还得给狗插食,挺麻烦的。如今王海涛已伏法,日子太平了,赵军就把猎狗带回家统一管理。
“兄弟!”在牵狗往赵家的走的时候,张援民对赵军道:“我家那俩狗,是不也能上山了?”
张援民家那两条猎狗是买张来宝的,那狗到张来宝手里之前,是出自岭南的围狗。
“上呗。”赵军道:“过阵子看有仗的,领着它们上山。咱家头狗多、狗帮硬,两仗就撸出来了。”
再硬的猎狗,休息时间长了也回生,冷不丁上山不会打猎了。但只要有好头狗,带着干两仗就能好。
回到大院,赵军把狗带到后院,安排在原定的狗窝里。
之前就四个狗,散着也就散着了。可如今,五龙、二虎、小熊、二黑、四条红狗,十三条狗就不再散着了。
将猎狗们安顿好,赵军几人进屋,却发现赵有财、邢三不见了。
“妈。”赵军问王美兰道:“我爸跟我三大爷呢?”
“不知道啊。”正在收拾皮张的王美兰抬头,下意识地往门口看了一眼,道:“你们走有半拉点儿啊,他出去了。完了过能有五六分钟啊,他回来招唤的你三大爷。”
“找我三大爷干啥呀?”赵军问,王美兰道:“说是酒没了,俩人打酒去。”
赵军家里酒不少,西凤、茅台、玉泉方瓶、山河白,中高低档应有尽有。
可赵有财他们偏爱本地的小烧,也就是散白。
别看散白,那酒品质可不差。夏天在院子里吃饭,酒倒在碗里,会有小虫主动往酒里落。
冬天这酒放在外面不冻,但酒里面会生出白色的绒毛,这叫酒绒。等温度高了,酒绒就会慢慢消失。
酒虫和酒绒都是白酒品质高的表现,要放到三四十年后,很多卖酒的都不知道啥叫酒绒。
王美兰话音落下,旁边的赵玲接茬道:“这都去多半天了?他俩就酿酒,也得回来了。”
“哎妈呀!”王美兰闻言顿感不妙,当即起身道:“他不能又整啥幺蛾子去了吧?”
“不能,不能。”赵军见状,连忙安抚王美兰,道:“有我三大爷跟着呢。”
听娘俩对话,其他人没什么反应。唯独马玲,她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看赵军,又看看自己婆婆。
天天在一起吃吃喝喝,几家人都知道赵有财能作妖,只不过谁都不敢说罢了。
新来马玲不知道,她跟赵有财相处这些天,就感觉自己公爹是个很不错的人,特别和蔼可亲,很好相处。
所以乍一听赵军娘俩的话,马玲还有些恍惚。
而就在这时,刚被安排到后院的猎狗,都嗷嗷叫唤上了。
赵军闻声,快步向外走去,王强、张援民、解臣、赵金辉,四人紧随其后。
借出去的猎狗,还有老李家的大花、二花。所以李宝玉、李如海牵着狗没往赵家来,而是把狗送回他们自己家去了。
赵军出了房门,就见邢三远远走来,老头子吃力地拎着五十斤的酒桶。
赵军见状,紧忙小跑着过去。
看到赵军到近前,邢三把酒桶放下,冲赵军笑道:“完了,老了,不中用了。”
“什么呐,三大爷。”赵军皱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