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 第四百四十三章.赵家兵马

第四百四十三章.赵家兵马(2/3)

装卸。出大力,就得常备着点儿去痛片,那个武大林他们两口子吧,买那些药是他们大伙分的。”

    赵军这番话,前半部分没毛病,而后半部分就有水分了。

    就赵家搬家那天,赶上武大林去赵家卖灰皮、狐狸皮。

    看赵家搬家呢,武大林连皮子都不卖了,贼卖力地帮赵家搬东西。看赵家什么东西沉,他就搬啥。

    而且说话的时候,武大林言语之间时刻表露着为王屯长效死的决心。

    这给王美兰感动坏了,王美兰要留他吃饭,武大林死活不干、执意要走。

    王美兰没办法,便塞给武大林两盒石林烟、两瓶西凤酒,这给赵有财气坏了,一个劲儿地念叨,这两样东西够雇八个人了。

    两口子在意的点不一样,王美兰在送武大林出门地时候,问起了武大林家开小卖店的事。

    原来王美兰许诺,要借钱武大林,还要将王富介绍给他。

    但武大林两口子挺要强,他们在屯子借够了钱,然后联系上了张利福。他们给张利福钱,让张利福赶着牛车帮他们下山进货。

    王美兰听完,就给武大林出了个挣钱招。就是在他们进货的时候,顺路买一些去痛片,然后让武大林带到山上。

    等一开工,工人吃苦受累,但也有了工资。到那时候,这些去痛片就有销路了。八分一联卖的去痛片,卖八毛钱都有人要。

    但王美兰告诉武大林不能那么黑,一联卖个两毛钱就顶天了。

    王美兰教武大林挣钱的时候,赵军没在家。但等晚上小两口唠嗑的时候,马玲把这当新鲜事跟赵军说了。

    得亏赵军知道了,要不然还没法帮武大林挡这一道呢。

    “啊……”听赵军这些话,杨金宝二人对视一眼,然后由杨金宝对赵军说:“军哥,这得需要你家我婶儿给写个条,完了我们拿着回去好交差。”

    “那你们上我家找我妈去吧。”赵军道:“屯长大印搁她手呢,她写完不还得盖个章么。”

    赵军这话没有毛病,但杨金宝二人就感觉怪怪的。

    但既然赵军这么说了,他们就没有再找武大林的必要了。

    送走了他们二人,赵军几人重新上车,然后驶入西山屯,一路开到屯中心空地,也就是昔日王美兰当选屯长的地方。

    这年头的人都守时,如果说他们八点集合,不少人七点就到这儿了。

    当车开过来的时候,西山屯所有劳动力都已在此等候多时。

    这里说的劳动力,不只是年轻人、中年人,就见张兴隆这六十岁老头子、十六七的小年轻也背着包袱在此等候。

    赵军下车看了眼人群,并没多说什么。在农村、林区,没有养老一说,能下得了炕,就得干活。

    这些人都一个屯子的,一起出去干活,互相总能有个照应。如果岁数大的干不动,到时候也就回来了。

    西山屯五十五户,一共出来了八十二个劳动力。这些人除了武大林扛着两个大包,其他人都没什么行李。

    毕竟这屯子刚吃饱饭还没几天了,他们一人就是身上这一身衣服。

    可这八十二人里,有五十人都背着气枪。

    虽然过了冬天,打灰皮的难度增加了十倍不止,但西山屯人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他们赚钱改变自家生活的心永远是那么的火热。

    他们背枪上山,是要在休息时间进山打猎。虽然难打,但多花些工夫总能打到。

    佟友丰作为西山屯首富,持有16号猎枪的他,并不参与这次集体务工。用他的话说,屯长、会计都不在,民调主任又走了,他这个民兵队长必须留下主持大局。

    此时民调主任张兴隆走到赵军面前,道:“大少爷,你拉我们上趟铁匠炉呗。”

    自从知道王美兰对他不满以后,张兴隆对王美兰和赵军的态度恭敬了许多,也跟着其他人叫赵军“大少爷”了。

    “嗯?”赵军一怔,就听张兴隆说:“我们一家订了把侵刀。”

    以前的西山屯是困难,有一些人家甚至都没有菜刀。

    自从傍上赵家,西山屯家家户户都有了收入,一些生活的必需品都添置上了。

    但刀斧这些东西,也没几家有富裕的。如果把刀拿上山,家里就没用的了。

    所以这帮人一商量,干脆到铁匠炉定制了六十把侵刀。

    接到这大单的时候,铁匠炉的两个老头都懵了。

    铁匠炉离这里也不远,赵军当即招呼这些人上车,直奔铁匠炉而去。

    十分钟后,吉普车、解放车停在铁匠炉外,解放车的西山屯人呼呼啦啦的,一多半人都下了车。

    没两分钟,一个个又都从铁匠炉出来,边走边往身后别刀。

    他们订刀的时候,还订了配套的刀库。

    “大少爷。”武大林一脸笑容地来到吉普车旁,对车里的赵军道:“你看我们像跑山的不?”

    “像,太像样了。”赵军笑着应了一声,然后推开车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