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觉得这名字听起来有些熟悉。
很快,他便想起来了。
这田丰以前可是冀州当地的明星人物之一,非常有名望。
听说其自幼聪颖,长大后还曾被太尉府征辟过,一度在朝廷担任侍御史之职。
可惜后来碰上了奸臣当道的党锢之祸,随着窦武、陈藩等一批贤臣被接连害死,田丰心灰意冷之下便弃官回乡,名声也一下子淡了许多。
想不到田元皓如今竟然就在中丘城内,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可有人知晓他当前的踪迹?”张郃有些急切地问道。
田丰确实才华了得,而且还对冀州当地情况非常熟悉,要是能得其相助,官军定能如虎添翼,因此一定要尽快将他找到!
乡绅道:“大人不需担心,现今黑山贼军已走,危机已过,那田丰自然会自己跑出来。”
另一名乡绅道:“我等会为大人留意田丰的踪迹,一旦有所发现,必在第一时间向大人汇报。”
“多谢,有劳了。”张郃拱手,“若能助本官找到田丰,本官必有重谢!”
俩乡绅急忙还礼:“大人使不得!大人奉天子之意救中丘于水火,我等感激还来不及,哪里还敢贪图酬劳。”
这种军民和谐的场面,中丘城内已经很久没遇见过了。
总这一点可以看出,朝廷援军确实在当地深得人心。
冀州的民心,正一点一点地向中央政府靠拢。
……
同一时间,皇城。
此时,刘辩正在内廷和蔡邕进行会谈。
借着灵帝时期鸿都门学留下来的“遗~」产”,汉科院的建立成本要比预想中低很多,成型速度也因此加快了不少,预计年底便可以正式召开了。
不过现在两人的话题并不是汉科院的成立事宜,而是和另一个机构有关——
“国子监?”
蔡邕又从陛下口中听到了一个新奇的名词,不由得有些懵逼。
“国子监”是唐朝时期才有的概念,没听说过很正常。
“不错,正是国子监。”少年皇帝点了点头。
在刘辩看来,正如中科院再牛逼也没法取代清华、北大一样,汉科院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并没有教育方面职能。
在刘辩看来,正如中科院再牛逼也没法取代清华、北大一样,汉科院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并没有教育方面职能。
为了能够给汉科院提供更多的后续人才,也为了进一步培养浓厚的学术氛围,成立一所“国立大学”势在必行。
随后,他又把这个机构的相关概念和蔡邕简单说了一下。
国子监的首要职能自然就是搞教育,但和同为教育机构的太学又有很大不同。
后者开设的是《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一系列以经学为主的课程。
而国子监除了研究太学外,还开设算学、书学、律学、土木学、农学、法学、地学、医学等多门专业型学科。
当然,除了学科上的巨大区别外,生源也有不同之处。
按大汉规定,太学的生源只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的子嗣。
第二,各郡国官员推荐的贤才,或者通过国家考试的人才。
第三,各地五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并且经过地方官同意的老儒生。
国子监就不一样了。
哪怕是寒门子弟,只要能通过入学考试,一律可以招收。
反正就是一句话:只需有才,不问出生。
“`」原来如此。”蔡邕心中大致有了一个概念,又问道,“陛下的意思是,以后太学府也算作是国子监的一部分?”
“不,太学府仍旧保留,并且地位不变。”刘辩果断摇头。
太学府的地位自汉武时期便已确立,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至高殿堂,不可能这么简简单单就并入一个新兴的部门。
就好比把清华、北大突然就变成下属机构性质的学府一样,相信很多都接受不了。
何况就当前大汉的社会性质而言,代表儒家思想的太学确实仍然应该占主导地位。
刘辩并不是那些思想简单的低级龙傲天,不会因为儒学在(钱好好)封建社会后期严重变味,就视儒学为国家毒瘤。
他反而相当清楚,即便到了21世纪,儒家思想也让然是华夏民族的根基所在。
为了发展其他学术就去踩太学,这不仅是矫枉过正,也等于站在了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弄不好还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简直蠢到了极点。
总之,国子监成立的目的,就是在保留太学至高地位的前提下,也能给予其他学术发展土壤。
“明白了。”蔡邕行了一礼,“臣立马去准备相关事宜。
“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