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刘辩一大早就接到了一个绝好消息:
幽州大捷!
据前方军情所报,孙坚在上谷地区以弱胜强,用令人惊叹~战损比获得了胜利。
这场胜利可谓意义重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经此一役,渔阳叛军元气大伤,官军收复_渔阳指日可待。
幽州百姓重新竖立了对中央政府的信心,这不光对军情有利,还为今后朝廷回收幽州地方政权打下了初步的民心基础。
“提孙坚为右将军,封乌程侯,赏黄金三千,粮十万石。”
对于功臣,刘辩向来是不吝赏赐。
除了激励将士们更积极地去打仗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如今年轻一代的统兵将领中,曹操的综合实力可以说是最强的。
然而即便曹孟德再怎么忠诚,再怎么有能力。也不可能让其一家独大。
因此,必须找到另一股可以与其相匹的势力。
实力与功绩兼备的江东猛虎,无疑是极佳人选。
刘辩发出对孙坚的嘉奖令后,又开始琢磨起来:“‘三’才是最好的数字,既精简,又稳定。今后还得找出第三大军方势力才行。”
在他的构想中,三方互相竞争,互相牵制,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较为良性的循环,从而让未来的帝国军队始终保持战斗力和忠诚度。
就在刘辩开始着眼于军方事物的之时,洛都内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
……
街道上。
“欺人太甚!”
一名扶余使臣怒气冲冲地拔出佩剑。
剑刃刚抽出一半,就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推了回去。
“殿下!”扶余使臣又是气恼,又是委屈,“他们平白无故就打伤了我们的同胞,为何不让我们还手!”
尉仇台明显也在强忍怒气,但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此乃大汉领土,不是我们扶余!一旦出手便是破了人家的律法。再忍忍,让大汉的人来给我们做主!”
他当然是气得不清,而且也知道此举会使自己在部下中的威望降低。
可身为肩负重大责任的一国太子,经过一番剧烈的心里斗争后,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比起自己威信的损失,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借着这个机会进一步取得大汉的同情与好感,同时想办法加深大汉对高句丽的厌恶。
“哈哈哈哈,扶余的懦夫!居然连个屁都不敢放!”
“如此窝囊的家伙居然是太子?看来你们扶余国被灭是早晚的事情。”
“你们倒是接着来啊!一点劲儿都没没有!”
“你们倒是接着来啊!一点劲儿都没没有!”
“想不到扶余男子竟然如此软弱,真亏你们能和我们争到现在。”
对于尉仇台的主动退让,高句丽的使臣们不光没有收敛,反而还得寸进尺,态度越发张狂。
他们个个趾高气扬,脸上满是挑衅的表情,看样子还嫌事闹得不够大,已经有不少人在蠢蠢欲动准备接着出手了。
这帮家伙在尽情践踏扶余人尊严的同时,似乎也浑然没把皇城内的律法放在眼里。
“岂有此理!”
扶余的使臣们几乎快气疯了。
他们理解太子的做法,可心中的这口恶气怎么也憋不住。
··········求鲜花0······
就在双方火药味即将窜到顶点的时候。
忽然,只听整齐的步伐声响起,两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前一后出现在了街道两边。
为首的军官露出冰冷的表情,随即朝两边大声吼道:“立刻放下武器!”
扶余使臣团的成员互相对视了一眼,纷纷放下即将拔出的腰间佩剑。
高句丽国的成员们则是一脸不服的表情。
不过在团长的严厉呵斥下,他们最终只能照做。
..................
“全部带走!”
汉族军官大手一挥,当下就有两队兵丁气势汹汹地围了上来。
“等一下,我们是……”
扶余使团的一名成员刚要大喊,却被大喊太子殿下严厉异常的眼神制止了。
他顿时满脸的不解和憋屈。
明明我们是无辜的一方,为何获得和该死的高句丽人相同的待遇?
另一边,高句丽使臣团则爆发出一阵骚动。
连最为冷静的团长也忍不住了,用标准的汉语质问道:“我等是高句丽使臣团!你们无权抓我!”
“在皇城内当街冲突,便是犯了我大汉律法,”军官面无表情,“哪怕是你们的国王在这,犯了事也一样要抓!”
如果换做以前,他估计会有些忌惮,怕自己因影响了国事而遭到惩罚。
可现在,陛下在使臣团到达京城的当日,就亲自给皇城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