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嫡子 > 第二百三十八章 都是齐王之功!

第二百三十八章 都是齐王之功!(1/2)

    石建智自己都是越读越是震惊。

    更别说朝堂之上的一众大臣们,自然也包括了赵匡胤。

    当然,唯独赵德昭一人,始终负手独立,傲然不动如山。

    因为只有他一人知道,只要赵元佐和方正奇完全照着自己的锦囊妙计走,起码不会输。

    “水洛城!居然打赢了!”

    “我没听错吧!八万宋军对战三十万北汉大军,居然真的把敌人打跑了!”

    “这……这可是天大的功勋啊!”

    除了赵德昭外,所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不可思议。

    八万对三十万!能撑住城池不破,已经是奇迹了!

    而赵元佐居然能够做到击败北汉,迫使其全面撤退,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然而赵匡胤先生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

    “这是内臣密报!还算不得前线的正式战报。”

    这话也对!此一战,前线总指挥自然是镇边特使赵元佐了。

    而前线主将则是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

    这两个人的名义,发来的战报,才算是正规正式的战报。

    还不等赵匡胤去催,忽然殿外又太监大喊道,

    “陛下!前线水洛城,有镇边特使赵元佐战报到!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战报到!”

    “快快!快读给朕听……”

    正式的战报终于到了,而且还是双份儿,赵匡胤迫不及待,立即叫内侍当堂读了起来。

    高怀德的战报略微简单,但是欣喜之情也见于笔墨,说的也是在镇边特使的带领之下,确实是打败了北汉军,请皇帝为特使赏功!

    而赵元佐的战报却是十分详尽,几乎也是从刚到水洛城写起,把至今的战局态势说的十分透彻,每个人都听懂了,边城之战,宋军是怎么以少胜多,把三十万北汉军打得落花流水!

    “陛下!臣要为镇边特使请功!特使称为当世张辽,也不为过矣!”

    唐继先一顶大帽子送了上来,看着是在夸赵元佐,实则是在夸赞赵光义。

    当年三国时期,魏将张辽在合肥,曾以七千军破孙权十万众。

    将才谋略,展露的淋漓尽致。

    而现在的赵元佐,表现只怕不下于张辽啊,所以称他为当世张辽!

    赵光义听了,自然是满脸的荣光。

    内心窃喜不已,心想这一波算是赚到了,不但没有把儿子搭进去,反而收获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这时,老臣赵普却忽然道,“且慢!陛下!镇边特使这封战报,其实并没有读完……”

    赵匡胤一愣,赵光义却是一惊,敏感的感觉,这老东西怕是要干什么花样,暗算我儿。

    这时赵普身边其他大臣,离得近的,也纷纷说道,“陛下!这战报背后,还有满满的一页纸!内侍并没有读到。”

    那内侍连忙翻过战报,见果然是背后,还有写的满满的一页纸,连忙继续读了起来。

    这一读又再次震惊了满朝的文武大臣。

    赵光义脸色发黑,颇有些垂头丧气。

    原来这一页纸上,都是赵元佐写的夸赞赵德昭的话。

    从赵元佐奉父命去拜访赵德昭开始,说起在书房见到赵德昭“王师北定太原日”,到摆的熟练的北汉交界沙盘。

    再到两人促膝谈心,到赵德昭交给他兵法,然后就是赵元佐被他推荐为镇边特使,当晚赵德昭就给他分析了边境的局势,又教他怎样利用好王继恩,用他做枪,到水洛城的第二天就要手机大户家的粮食作为军粮……

    总之大家算是听明白了,原来赵元佐在边城的每一个决断,每一个措施,都有赵德昭在背后的教导。

    这水洛城的一场拉锯般的攻防战,其实就等于是赵元佐作为赵德昭的代理人,在水洛城打了一场战争。

    最后,赵元佐也明说,自己等同于齐王殿下的傀儡,全程由他操纵之下,才打了这个大大的胜仗。

    马植等人大喜,开始把刚刚晋王系那些人,夸赞赵元佐的那些话,全部都拿回来再次套在了赵德昭的身上。

    晋王系众人,尤其是晋王赵光义,满脸尴尬,苦笑不已。

    而赵德昭依然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赵匡胤虽然也是一幅面无表情的样子,但是内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看来这次自己果然没有选错,这个儿子确实很带劲!

    有此等智计谋略不新奇,奇的是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如此高深的战略眼光,和见效甚快的对敌策略。

    赵匡胤压下欣喜,抛开这个话题,正容问众文武道,“边城之战既以北汉军撤走为结束,那么接下来,会是怎样?诸卿都有什么看法呢?”

    赵光义不等别人说话,先一步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北汉此番战败,必能极大打击其国内民心军心的过度膨胀!让他们认识到,于我大宋比,他们还差得远。无论军事,谋略,甚至经济,粮草,他们都远不是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