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御史别参了,陛下已脑溢血 > 第21章 这江山,竟如此脆弱

第21章 这江山,竟如此脆弱(1/2)

    王五站起来说道:

    “治蝗,主要看规模,规模不同,策略也不同。”

    “如果少于1亿只蝗虫,多养鸡鸭,就能够就地解决。”

    “如果达到10亿只,跟我们本次遇到的差不多,那么久需要算准他们飞行的路线。牺牲一些粮食作为诱饵。引诱他们下来,然后消灭掉。”

    王五扫视在场诸公一眼,语气沉重:

    “如果达到100亿只!那么无论怎么部署鸭子,都不起作用了。”

    房玄龄问道:“如果鸭子的数量,也跟着增加10倍,达到百万之数呢?”

    王五摇头:

    “不行,数量一多,蝗虫分泌的毒素就会越多,鸭子很快就会阵亡!”

    李二等人心中一沉,原来还有这种道理。

    王五道:

    “所以,达到百亿规模,就只能算准它们的行进路线,大规模放火,下毒!”

    “杀敌一千,子孙八百。”

    大伙儿似乎能想象其中的惨烈。

    大量的粮食,被烧毁,被毒素污染。

    全毁了。

    这样,即便能消灭蝗虫,自己的损失,也难以估量。

    王五继续道:

    “如果达到千亿规模。”

    唐俭惨叫一声:“怎么还有,一百亿还不够吗!”

    十亿蝗虫的规模,大家都见识过了。

    再扩大十倍!

    许多人脸色一下子煞白。

    王五道:“达到千亿规模,在地面上洒毒药,也不起作用了,必须到天上,从空中洒毒药!”

    有大臣怒斥道:

    “荒唐,人怎么可能飞到天上。”

    王五没有理他,继续说道:

    “达到万亿规模。”

    还能继续增加?

    这会就连李二,都脸色不对劲了。

    王五道:“万亿规模的蝗灾,就算从天上下毒,都起不到作用了,只能等它们吃完粮食,蝗虫寿命到期,自然死亡。然后趁新的蝗虫,还没有从虫卵中孵化出来,找到产卵地,破坏虫卵。”

    “否则,蝗灾会一直出现。”

    大殿之中,瞬间寂静。

    良久之后,房玄龄才说道:

    “如果达到万亿规模,那么天下必然大变!”

    李二长出一口气:

    “如果真出现那种状况,朝廷必亡!”

    唐俭干笑道:

    “神童只是比喻,那种情况不会出现的吧。”

    萧瑀也说:

    “神童警世危言,在提醒大家小心注意。”

    言下之意,王五只是吓唬人,怎么可能出现那么严重的蝗灾。

    大臣们认同的点点头:

    “真遇上那么大的蝗灾,岂不是可以直接灭掉一个帝国。”

    王五想笑。

    唐朝灭亡的导火索,黄巢起义的原因,就是一场连续4年的大蝗灾!

    不过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也没法拿来举例。

    于是淡淡的说道:

    “蝗虫的寿命在6个月左右,一年能产2,3次卵。不加限制的话,每次产卵,规模会扩大20倍!”

    所有的大臣,包括李二同时脸色大变。

    一次扩大20倍。

    三次的话就是8000倍。

    如果延续两年。

    会直接扩大6千万倍!

    三年就是5千亿倍!

    几个精通九章算术的文臣,略微计算。

    马上就得出令人崩溃的结论。

    杜如晦道:“只要为政者放任三年不管,天下必乱,社稷倾覆。”

    李二倒吸一口凉气。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江山,竟然如此脆弱。

    后世子孙,只要稍有不肖,放任蝗灾三年。

    这天下,多半就要易主了。

    李二手脚冰凉,甚至有一丝绝望。

    大殿之中,瞬间陷入沉默。

    这还是第一次,大唐君臣对蝗灾有了清晰的认识。

    太危险了。

    李二问:

    “那么可有长治久安之法?”

    王五回道:

    “最好的方法,是在民间大量养鸭!”

    “一只出生20天的鸭子,每天可以吞食200只以上的蝗虫。”

    “不仅如此,它们甚至会刨开地,找出地下的蝗虫卵,吃掉!”

    众臣大喜。

    居然连蝗虫卵,都能找出来吃掉。

    房玄龄高兴的说:“陛下,应该在全天下,提倡养鸭,将蝗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李二赞同的点头:

    “甚是!”

    百官都高兴起来。

    如此危险的灾难,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解决了。

    萧瑀站起来,拱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