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钱财,当然不能带到京城来,那样太过现眼,再说就是能带,也没地方放啊。他只好全都存到各地的藩库里,等回去时再捎走。
“恭迎大将军万福安康!”
百官齐声喝道。
面对此情此景,薛禄山却连一点笑容也没有,只是略一点头便纵马入城了。
城里更是热闹非凡。
烟花齐放,香雾绦绕,爆竹、冲天炮,如同开了锅的稀粥似的响得分不出个儿来。
坊间人流如潮,万头攒动;百姓们为了瞻仰年大将军的风采,挤过来,拥过去,声声呼叫,如狂如醉。
按照礼部和兵部拟定的规范,这个前所未见的大军仪仗队,是应该在辰时到达指定地点的。可是,拥挤不堪的人群,完全打乱了拟好的布署。
直到辰未时分,才总算走到了午门前边,这里就用不着挤了。
突然,“啪,啪,啪”三声静鞭响起。坐在马上的薛禄山吃了一惊,这才意识到该着叩见皇上了,急忙翻身下马。
午门的正门在呀呀声中洞开,多名小太监抬着一乘明黄色的亮轿,颤颤悠悠地走了出来,里面坐着的便是那九五之尊的皇帝。
正时到,丹陛之乐大作。
左掖门下,无数畅音阁的供奉在黄钟编磐的撞击乐声中,念念有辞地唱起了吉庆称颂的赞歌。
楚寰满面堆笑,徐步走下乘舆。
他先是静静地听完歌乐,向鸽立一旁的薛禄山走了过去。
薛禄山伏地叩首,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高声说道“臣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寰含笑着受了礼,他亲自扶薛禄山起身,同时响亮地说了声“大将军鞍马劳顿,着实地辛苦你了!”
说完便一手携了薛禄山,另一手示意百官起身,二人径自从午门而入。
礼部尚书一声高喊“礼成!百官由左掖门入,于大内领筵!”
“谢皇上。”
众人高呼万岁,这才站起身来,人群中也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众人都沉浸在这庄严肃穆而又充满欢乐中。
薛禄山下了马,脚步踱踱朝皇宫内走去。
站着的贝太师眼望着他的背影,正心中感慨着。
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太监风风火火的赶来,问道“启禀太师,皇上有话问您。”
贝太师反问道“何事?”
小太监道“皇上问您,犒赏三军的银两都准备好了吗?薛将军已经进城了。”
贝太师点了点头,说道“暂时都在银库里面存放着呢!”
小太监道“那好,还请贝太师将钥匙交出来。”
贝太师瞬间微微一愕,说道“皇上不是下旨让臣主持这次犒赏仪式吗?”
小太监道“陛下昨晚思来想去,觉得兹事体大,还是得他亲自出面犒赏薛家军为好。太师,还请您将银库的钥匙交给小的吧!”
贝太师无奈,只能将钥匙交了出去。
小太监赶紧带人去了装着内帑的银库,发现银子果然一个子儿都不少,这才放心回去禀告楚寰。
……
贝太师来到宫里时接风的筵宴还没有开始。
历代的皇宫里为了防止刺客的刺杀,一向是不准栽树的,这已是成了既定的规矩了。
所以,为薛禄山摆下庆功的筵席就只好设在御花园里。
一千多人在瑟瑟寒风下吃酒席,可也真是够新鲜的了。
御膳房的太监们端着大条盘子来回上菜,一个个更是忙得满头大汗,他们到是不显得冷,可苦力诸位大臣了。
他们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楚寰坐在临时搭建的抱厦里,身边围着火炉,暖洋洋的,他旁边陪同的是沈离。
贝太师进来,一眼就瞧见皇上的首席座位设在正中的抱厦下。
因为今天的主角是薛禄山,所以在皇上的身边,就是兴奋得满面红光的他。
薛禄山的旁边,才是几位老臣,其余的大臣都在院子里。
贝太师抬脚就进入抱厦,诺大的园子里,也只有皇上里才暖和一点。
他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去,先向皇上叩了头,起身又打了个千说“臣给几位请安了。”回头又看着薛禄山说道“大将军浴血奋战,功劳来之不易。这次进京,一路上定也非常辛苦。今天主子专门为你设宴庆功,你可得多饮几杯呀!”
薛禄山起身说道“薛某有何功之哉?还不都是皇上调度有方,加上前方将士们能体恤圣德,那些冥顽不化的丑类,怎能挡我堂堂王者之师?太师您过奖了。改日,我一定专程登门,去给太师爷请个安。”
哼,还真挺会说话的。
贝太师心哂着。
沈离同时也在心哂。
表面上看,薛禄山这话说得还是彬彬有礼的。
可他也不想,今天这里是什么场合,和他说话的又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