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之所以会注意到这只碗,
是因为他看到碗的内表面竟然有雕刻的痕迹,
这让他很是奇怪。
碗很薄,
沈旭把碗拿在手里,
嗬,分量不轻啊!
他细细的观察着这个碗的质地,手指轻轻敲了碗两下,传来一阵清脆的“当当”声,
沈旭慢慢的打量着碗的周身,
这碗看上去有些灰蒙蒙的,应该是平时经常使用,给它蒙上了一层泥灰,
他用手轻轻擦了擦碗边,泥灰除去,露出了小碗的冰山一角,
里面是白色的。
沈旭看着乳白色的碗边陷入了沉思,
这个颜色有点特殊,
乳白色材质的东西很多,陶瓷,象牙以及各种玉石等等都有可能,
他现在还不好判断这到底是什么材质的。
不过能够被用来做碗的,一般就是陶瓷和玉石了,
至于具体的是什么材质还有待观察。
沈旭想到这儿,
急忙用手把碗表面的泥灰弄干净,
很快,沈旭就看到了隐藏在泥灰下的碗的全貌,
小碗的内外表层上刻满了浮雕,
使得小碗看上去高贵、典雅,
浮雕的技法非常精湛,
纹饰纹理粗中有细,层次感分明,线条流畅,
把缠枝花朵、叶脉雕刻的自然奔放、热情活泼。
小碗看上去莹润有光泽,这是它长年累月下形成的包浆。
沈旭把小碗放到太阳光下,准备通过透光性来鉴定它的材质,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小碗澄澈明净,晶莹剔透,白的让沈旭有些耀眼,
他把小碗旋转着,竟然有一种满眼金星的视觉效果!
看到这儿,沈旭心中有了一些猜测,
这莫非是汉白玉?
汉白玉其实就是大理石的一种,它还有一个别名叫透光玉石,说的就是它的透光性非常好。
汉白玉是一种非常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为原料。
据传,
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修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
因为是从汉代开始用这种洁白无瑕的美玉来做建筑材料的,人们就顺口说成了汉白玉。
像是我们熟知的故宫、天坛、天安门金水桥等经典建筑就是用的这种材料。
不过他还不是很确定,需要继续验证他的猜想。
汉白玉其实一开始并不叫这么名字,而是叫“汗”白玉,
因为背着光看,你会看到它内部隐含着浅浅的纹路,就像是汗流过的痕迹一样,只是后来人们才把它说成了汉白玉。
这也是汉白玉最鲜为人知的一个特征。
沈旭把身子背向太阳,仔细的观察者小碗内部的纹理,果然在里面发现了汗渍一般的印记。
这样的纹路必定是天然形成的,人工是合成不了的。
这下子沈旭就可以确定这个小碗的材质了。
不过,
只确定了小碗的材质可不够,还要给它断代。
因为一样的材质,不同朝代的工艺技术是不同的,也就造成了他们价值上的差别。
接着,
沈旭把玉碗倒过来,
用手把碗底的泥灰清理干净,
这才看到了碗底的款识---乾隆年制!
看到这四个字的沈旭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他记得之前香江佳仕得拍卖行,曾经拍过春拍过一个有少数破损的汉白玉缠枝刻花碗,也是乾隆年间的,30万起拍,最终的成交价是115万!
想到这儿,他连忙在脑海里默念道,
“系统,查看一下这个碗的来历!”
话音落下,
沈旭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副画面,
一间装修的富丽堂皇的房间里,
一个带着红帽子,官员摸样的中年人跪在地上,
中年人跪拜的是一位相貌威严、身着龙袍的男子,
“启禀皇上,皇太后的病需以微臣的中药,和玉器一起使用方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跪在地上的中年人惶恐的说道。
“朕知道了!”
“来人,传我谕旨,命令工部工匠连夜赶制出玉碗、玉蝶、玉杯、玉瓶等玉器,违令者斩!”
随后画面一转。
这里应该是皇家玉器工坊,
只见一位中年人手拿刻刀,刻刀在中年人的手里好像被注入灵魂,上下翻飞,
没多久,风格古朴而不失典雅的浮雕跃然碗上,
最后,碗底被加入了“乾隆年制”的款识。
画面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