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朝臣都为之色变。
这....这就是能够给予臣子最大的权柄了。
纵然是昔日的武安君白起,权势也远远不及现在的赵祁,以前白起所统帅的也仅仅是征战全军。
而赵祁是直接统帅五大营。
雍城,函谷,蓝田,邯郸,代地。
这五个属于大秦的大营。
“启奏大王。”
“敕封武安君为彻侯,这已经是很大的殊荣了,赐予武安君统帅大秦全军,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毕竟武安君才二十几岁。”
王绾有些站不住了,大声的道。
“臣附议。”
“武安君还是太过年轻了,而且我大秦历来没有如此权柄的臣子,统帅军权,这置王权何在?”
“还请大王思量定夺。”李斯也立刻站了出来。
“臣也觉得此封赏太过了。”
“还请大王三思。”
一个接一个的朝臣站了出来,纷纷开口劝谏。
但这时。
蒙毅,韩非,冯劫,乃至于刚刚自鬼谷归来的尉缭站出来。
“大秦攻灭天下四国,武安君皆是首功,如此功勋,得大秦百万锐士认可,有武安君统帅全军,相信大秦百万锐士将会更加敬服。”蒙毅大声启奏道。
“臣附议。”
“武安君能力超然,有他统帅我大秦全军,必可整合我大秦全部兵力,为大秦剪灭齐楚。”韩非立刻道。
“臣附议。”
“武安君之功,当如此重赏方可定人心。”冯劫道。
“大秦军功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武安君所立战功,千古未有,统帅大秦全军,武安君值得。”尉缭大声启奏道。
“臣等附议。”
“武安君所立大功,足可担此权位。”
又有许多大臣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整个朝堂。
立刻呈现了两派。
一派是反对,一派是赞同。
旗鼓相当。
但真正的决策权在于嬴政。
对于外臣。
嬴政或许不会有此等重封,敕封彻侯就已经到了极点,但赵祁可是他的儿子,未来整个大秦都是赵祁的,嬴政又怎会不封。
如今的一切。
都是为赵祁铺路。
让他日为储君再无阻碍。
也就在嬴政要开口决断的时候。
大殿外出现了三个身影。
“武安君统帅我大秦全军,臣赞同。”
“武安君的能力,超越臣等,臣敬服。”三人之中的一人大声说道,正是王翦。
紧随着。
“王翦上将军之言,臣附议。”
“武安君为大秦灭诸国,立下无数功勋,足可统帅大秦全军,若是他人,桓漪不服,但武安君,桓漪服。”桓漪也紧接着道。
“臣附议。”
“武安君统帅全军,天下大秦锐士皆服。”蒙武大声道。
三人。
正是大秦的三大上将军。
昔日赵祁还未入伍前就是权臣的存在,在军中也是有着很高的威望。
如若他们联名反对,那赵祁统帅全军还是有所阻碍。
但此刻他们全部都同意,赵祁掌大秦全军再无阻碍。
显然。
对于王翦和桓漪而言,此番似乎是为了还赵祁昔日的人情,若非赵祁在代地出手,他们也难以破李牧,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今日就还人情的时候。
而蒙武自然就更不用说了,他知道赵祁的身份,又怎会阻挡赵祁走上如此高位。
说到底。
今天他们同时归于咸阳,也是偶然,并非刻意。
却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听到三大上将军的话,嬴政脸上露出了笑容。
原本准备一锤定音的决定,但现在有了三人的同意,所有朝臣将会无话可说。
“他们怎么会回来?”
看着三大上将军的身影,那些反对的朝臣们顿时有些无奈了。
连军中三大上将军都同意了,他们还有何话可说?
“三位上将军的5.5话,你们听到了?”
“军中上将都无异议,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嬴政目光看向了王绾那些反对的臣子。
“原本臣等担心军中反对,可如今看来,武安君在军中的声望已经无人能及。”
“臣附议。”王绾这个圆滑的人立刻改口道。
“臣等附议。”
刚刚反对的那些朝臣也都纷纷同意。
“看来所有爱卿都没有异议。”
“如此,便按照寡人的封赏下诏。”
“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