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挖出来了 > 第469章 方孝孺的认可

第469章 方孝孺的认可(1/2)

    朱大福正与这些朝臣,包括勋戚说着有关股票课程安排的时候,方孝孺刚好也过来拜见朱元璋。

    从始至终看到了朱大福与几个勋戚的应答。

    自从袁五那里找到东宫有人污蔑朱大福的腰牌,朱元璋东宫宫人开始严查之后,方孝孺便一直在为朱允炆的事情奔走,曾无数次求见朱元璋,为朱允炆做保。

    后来,&nbp;&nbp;东宫宫人出了对朱允炆的供状后,方孝孺依旧不相信,毕竟在他看来,朱允炆宽仁谦恭知书达理,东宫宫人所言之事与朱允炆相差实在甚远。

    直到最后又从东宫中挖出尸首,沐晟亲自做证,&nbp;&nbp;包括在事情暴露后,朱允炆攀咬李景隆,&nbp;&nbp;方孝孺才不得不逼着自己重新认识朱允炆。

    沐晟所供述出尸首之事虽是不可争论的事实真相,&nbp;&nbp;那些文人宁愿相信这才沐晟所造假证,有人也依旧坚定不移相信朱允炆的。

    但朱允炆攀咬李景隆之事,那是翰林院不少人都亲眼见识过了。

    一个两个的,依旧还可说对朱允炆的污蔑,可这么多人同时都这样说,那可就做不到自欺欺人了。

    李景隆在此事上极力否认,但不可否认他这个否认有些苍白无力,而朱允炆像疯狗一样的攀咬更掉身价,让本坚定不移相信他的人失了信任。

    方孝孺便是其中之一,他虽推崇嫡长子继承制,像朱允炆这种出身,哪怕是皇孙,但也名正言顺。

    可怎么都没想到,朱允炆竟会在品行上出了这么大的差池。

    以前的时候,方孝孺一门心思教习朱允炆治国之道,想的是等时间成熟,纠集自己的一些门生故吏推举朱允炆做这个储君。

    只要是储君未立,&nbp;&nbp;以朱允炆的学识品行支持率上那永远都将是所有能竞争储君资格中最有优势的。

    可朱允炆当下曝出这么大的问题,&nbp;&nbp;方孝孺着实不知该推举由谁做这个储君了。

    自朱允炆出了问题后,方孝孺每天下值都在聚拢自己的门生故吏分析储君的最合适人选。

    排除朱允炆的储君资格,若坚持嫡庶长幼的话,那只能是考虑晋王朱棡了。

    可晋王朱棡暴虐,封地内长行不法,较之朱允炆还不容。

    因为这些事情已被弹劾过无数次了,也就是天潢贵胄出身,有个好老子袒护,不然的话怕是早就被削爵,全家上下掉了脑袋了。

    若不考虑朱允炆和晋王朱棡,那只能不考虑长幼了。

    第一所虑人选,乃皇子中排行老四的朱棣。

    第二所考虑人选,那便是皇孙中的朱允熥了。

    朱棣那不用说,除了重武轻文,与他们这些文人不怎么亲近外,可就没有其他的毛病了。

    至于现在的朱允熥嘛,唯一所欠缺的便是阅历尚且,&nbp;&nbp;独当一面的能力倒是有。

    以前的时候,这些文人所结交的全都乃是朱允炆,&nbp;&nbp;对沉闷木讷不善言辞的朱允熥根本看不上,&nbp;&nbp;自不会与朱允熥亲近。

    当现在把人家考虑到储君人选的时候,仔细数数,竟是没一人能与之说上话的。

    有人出于私心,觉着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与朱允炆交情更甚,朱允炆将来做了皇帝,他们所得利益会更大。

    还有人则是出于迂腐,觉着朱允炆嫡庶长幼都占据了,即位更名正言顺,至于品行什么的并不考虑。

    剩下的人或许是太自负,或许是太信任朱允炆,总之一句话,朱允炆即便有错,但也不是不能改的,只要师父选的好,朱允炆品行上的弊端还是可以斧正。

    总之,方孝孺这些人聚集在一块每天都在为这个问题辩驳的面红耳赤。

    这么长时间了,方孝孺很纠结,并未下定主意。

    当然,在知晓朱允炆所作所为后,方孝孺并未如历史上那般,坚定不移站在朱允炆身边,在朱棣的即位诏书上,陈列朱棣的不忠不孝,大骂燕贼篡位谋逆,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十族。

    在这个问题上探讨不明白,方孝孺只能从朱元璋那里出发,探听一下朱元璋是怎么想的了。

    朱元璋自曝出朱允炆的这些事情来,那就是打心底摒弃了朱允炆这个储君了。

    至于要立何人不得而知。

    从朱元璋这里探听些风声,然后再分析这储君的利弊,要好过他们每日做无休止的争吵要好太多了。

    毕竟不怎么说,他们在储君的问题上只有提问题的权力,又不能真正替朱元璋做主的。

    到了东暖阁门口,方孝孺看到一群勋戚群情激动,吵闹着要让朱元璋给他们个说法,让朱允炆赔偿他们的损失。

    二太孙纵然有千万般的不是,但当初是他们自愿买的股票,退股的时候也是他们自愿的,让二太孙赔偿这就说不过去了。

    更何况,方孝孺本身就股票排斥。

    入了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