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挖出来了 > 第464章 王爷们回来了

第464章 王爷们回来了(1/2)

    晚饭准备妥当后,朱元璋与朱大福祖孙两人端着这些菜回来房间。

    下面的庖厨,包括高良俊在内倒是想帮忙,但却被朱元璋给拒绝了。

    这样亲力亲为,更像是寻常人家的祖孙,也更有烟火气。

    饭菜摆好,朱大福把筷子递到朱元璋手中,&nbp;&nbp;这才开了口,道“东宫的事情我知道了,不是说此事不让你管了吗?”

    这个事情牵扯到东宫,朱大福查出来之后朱元璋也是知晓的。

    当时,朱大福想着靖难也就在眼前了,以当下这种局面也不适宜招惹到东宫。

    所以,便叮嘱了朱元璋,&nbp;&nbp;此事以袁五结束,不用再扩大了。

    这也是出于为朱元璋着想。

    在朱大福看来,&nbp;&nbp;朱元璋他再怎么在皇帝老爷子那里吃得开,但毕竟也只是一臣子而已,比不得皇帝老爷子与东宫哪位的骨肉情深。

    朱元璋只嗯了一句,随之便开干。

    朱大福则在之后又补充,道“不是说此事到袁五那里就行了,不用再往上扩大了吗?”

    朱大福这也完全是担心朱元璋。

    朱元璋在听了朱大福所言后,则放下筷子,一本正经地道“二太孙也是皇帝老爷子所钟爱的储君人选,二太孙品行,也该让皇太孙知晓,如若将来二太孙即位,怕是要危急江山社稷的。”

    好吧,是他想错了。

    老吴蒙受皇恩,深受皇帝老爷子重用,在他知晓了皇帝老爷子所立储君品行堪忧之时,&nbp;&nbp;又怎能当做不知道。

    朱大福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意见,朱元璋随之问道“怎么?你是绝当今皇帝老爷子昏庸,&nbp;&nbp;会不辩真相?”

    那分藩之策怎么说?

    大明初建,是不排除武将手握兵权更甚,但让藩王手握兵权戍守险塞,前期凭皇帝老爷子他在那肯定是能震慑,不至于出与武将一样的威胁。

    但时间久了,当皇帝老爷子不在了,宗族亲情越来越远了之后呢?

    事实证明,藩王问题着实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其中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出的藩王越来越多,这些藩王敛财圈地,无限收拢自己的财富。

    自己的家业越来越大,那朝廷的财政只能是越来越少了。

    直到大明将亡,朝廷财政空虚,这些藩王谁都不愿拿钱出来,可到了李自成,满子手里,却大方得很,纷纷慷慨解囊,&nbp;&nbp;拿出了万贯家财,以对付朝廷仅存的一些兵力。

    朝廷养了这些人数百年,&nbp;&nbp;并没有如皇帝老爷子所想成为抵御外敌的劲旅,犹如一盘散沙,比之蛀虫都不如。

    朱大福所了解明朝后期的这些历史自没有在朱元璋面前说,只是道“毕竟骨肉亲情摆在那里,皇帝老爷子看不到其中的事实也情有可原。”

    对朱大福这话,朱元璋无从反驳。

    毕竟,朱允炆是他看着长大的,就东宫宫人所招供状他之前一件都不曾发现。

    这也是因朱大福出现有了对比,他才看到了朱允炆身上所存在的弊端。

    若非朱大福,他还真有可能选择朱允炆做这个储君的。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简直不敢想象。

    朱允炆他本就因年纪小难以服众,若他品行上再有大问题,那就更难服众了。

    将来怕势必是要造成七王之乱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更喜爱朱大福了。

    对朱大福所言,朱元璋不再反驳,重新抓起筷子,道“罢了,先吃吧,有些事情是该让你知道的时候了。”

    朱元璋说的认真,朱大福却是开玩笑地问道“什么事?你别告诉我你就是当今天子?”

    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不都这样写的,峰回路转,往往是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最后都变成了现实。

    朱大福玩笑,朱元璋有些诧异。

    在朱元璋发愣的时候,朱大福又在后面补充,道“开玩笑,开玩笑,你若是天子,我难不成还是皇孙,这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朱大福自己都不再相信了,朱元璋即便现在承认朱大福这个玩笑属实,朱大福怕也很难相信。

    朱元璋也不再多言,只招呼道“吃吧,吃吧”

    之后的一段时间,朱大福继续除忙自己的产业之外,便就是处理公司以及商会的那些事情。

    这些事情看似都步入了正轨,但他也得时长跟进查看,看看是否偏离既定位置。

    一旦出现状况,那就需要提早修订,以免到最后难以扳回。

    而就在有关朱允炆的旨意下达十几天左右,在外处理宝钞兑换的那些王爷们陆陆续续都回了京。

    宝钞兑换乃属朝廷,这些王爷们的派遣当然也属朝廷。

    朝廷何时召回,那当然也要由朝廷说了算。

    只是,这些王爷们突然回京,却是让朱大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