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拉拉的笼络了不少人,加上有戎族的支持,赵靖川的二十万人许会不敌。
赵靖川打着救皇上的旗号北山,百姓并不知道皇上已经从皇宫出逃了。
而平安王实际上已经住进了皇宫,但他并未宣布皇上以经出逃,而是说皇上病重。
他至今仍未登基是因为皇上出逃的时候将传国玉玺带走了。
而不宣布皇上出逃,是想着派人悄悄将皇上结果了,免得皇上在出去召集兵力。
朝中还是有不问愚忠之人,无论皇上如何昏庸,那些人却顽固的支持正统。若是让那些老东西知道皇上出逃了,岂不是会想办法暗中相助,这无疑是平安王十分不想看到的情况。
而平安王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他只要不宣布皇上逃了,赵靖川便能打着这样的旗号北山并且讨伐平安王。
平安王如今知道赵靖川带兵北山的消息,之恨自己当时眼拙,没有看清赵靖川的狼子野心。
若是他早些结果了赵靖川,这南国江山便已然是他的了。
至于逃跑的皇上,在平安王看来不足为惧。
韩家,韩太后或许从前他还会畏惧。但自从韩太后还政于皇上之后,韩太后手上已然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除了护国将军。
而皇上,还亲手把自己的护身符给扔了,当真是愚不可及。
或许,帝王,从来都不会相信任何人。
就如他,前脚踏进皇宫,实际上便已经开始着手要清理戎族的人了。
皓月城这场腥风血雨以及暗流如何涌动且不说,宇文少景在看到赵靖川的来信之时,却有些不满。
赵靖川明明知道,父亲还在小将手上。小将军同他约定了,只要他不离开杭州城,父亲便会安然无恙。若是离开,后果自负。
这个后果如何,宇文少景是不敢想的。
他并不是心慈手软之人,但那时对外人。
对外人惊呼凉薄的宇文少景,偏生对父母对感情又是重情之人。
他能因为心悦阮娘,而公然落皇上的脸,被罢官也不悔,就足以见得。
他想,或许是赵靖川忘记了父亲的情况,便写了一封信,让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去给赵靖川。
但同时,他也知道赵靖川的处境。
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要如何,才能让小将军放了父亲呢,或者是将父亲从小将军手中救出来。
他此前也想过许多方案,奈何杭州府衙如同铁桶一般,他根本就无从下手。
他突然想到了采陌。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