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白龙刘骁 > 第238章 天桥把式

第238章 天桥把式(2/3)

近火。

    谁掌握了直隶军队,谁就掌握了京师,掌握京师就掌握了皇帝和朝廷,就等于掌握了全国。

    这不就和三国时的董卓一样式儿的么,借着平乱进京,结果自己坐上大位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京城的宗室们整日提笼架鸟,对国家局势没有基本的了解,遇到事情就想着太后出马,但凡能有一个人出来说一句,我愿意效仿荆轲刺秦,带一枚炸弹与刘蓝二贼同归于尽,大清的江山都不至于那么快完球。

    偏偏一个有血性的汉子都没有,都嗷嗷等着自己这个老太婆去帮他们扳回局面,这不笑话么。

    此时的慈禧,失望中带着一丝悲壮,还有些许的侥幸心理,她掌权四十年,极其擅长把握人心,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她判断张之洞是不愿意与大清撕破脸的,也没有建立一个新汉人王朝的,而刘蓝二贼做事虽然唐突,似乎也不敢贸然废除帝制,他们有所忌惮,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抓住这一点,主动示弱,先保命,再徐徐图之,依靠老臣对新派权臣分化瓦解,她甚至连刘蓝二人的前途都设计好了,刘出洋做个公使,打发的远远的,蓝下放南方做贵州巡抚,时代变了,不能擅杀功臣了,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招数最合适。

    ……

    京师,古老的帝国首都处在一种吊诡的半无政府状态下,却运行的丝滑流畅,似乎朝廷六部、九门提督、御史台、大理寺的消失对老百姓的生活一点影响都没有。

    这也正常,六部管的是国家大事,九门提督管的是京城治安,御史台管官员,大理寺管案子,和市井小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

    如今京城治安是天下第一镇的宪兵队在负责,白天黑夜都有巡逻队,大规模治安事件绝无可能,至于杀人抢劫这种需要侦破的案子,顺天府尹的快班爷们并未下岗,大街小巷的茅房厕所,倒粪桶的照常营业,酒楼戏院,当铺钱庄,还有大栅栏的南北货店,八大胡同的青楼照常营业,照常交税。

    老百姓见面时的问候语,悄然从吃了么变成剪了么,光是头上的这根辫子就能引发出无数的故事,民间传闻,这辫子是皇帝铁了心要剪的,茶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养心殿里发生的事儿就跟他亲眼目睹的一般。

    “只听蓝大人说道,皇上使不得,辫子乃是大清的体统,剪不得啊!您猜当今万岁怎么说?” 台下几十个听众眼巴巴地听着,比听包龙图铡美案岳飞大战朱仙镇关注多了,书常听,宫里的时事可不常听。

    说书先生卖了个关子,继续道“万岁爷说,留发不留头,今儿个辫子和头只能留一个,市井百姓朕不管,身为大臣,你们二人的辫子不得不剪,连一根辫子都舍不得,大清还怎么中兴!”

    茶馆里鸦雀无声。

    “万岁爷亲手拿着剪刀,让小德张按着蓝大人,将他的辫子剪了下来,蓝大人抱着辫子痛哭流涕,对大清的忠心日月可鉴啊!”

    下面一阵叹息之声,叹蓝大人的忠,叹皇上的英明果决。

    “那刘大人的辫子,也是皇上剪的么?”下面有人问道。

    “刘大人的辫子,是皇后亲自动的剪子。”说书先生说道,引发一阵轰动。

    茶馆掌柜的听的直摇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搁在三个月前都没人敢说,现在可好,皇家威仪何在,连个说书的都敢拿皇后逗闷子了。

    莫谈国事的纸条子不见了,混在茶客中的密探也消失无踪,这世界变化的太快了。

    说书先生还在继续,不过并没有诋毁皇后的清誉,而是解释说刘大人比较头铁,对大清的忠心比蓝大人更深,宁愿斩首也不剪辫子,皇上劝不过来,只好请皇后出面,母仪天下的皇后亲自动剪子,你想刘大人还能抗拒不成。

    “两位大人乃是秦书宝与尉迟恭转世,是天庭派下来匡扶大清的。”先生侃侃而谈,“他俩一个白脸一个红脸,一个用鞭,一个用锏,都是万夫不当之勇……”

    掌柜的摇摇头,刚才说的还像话,现在就胡扯了,不过这也怪不得说书先生,他们的文化水平就这样,人没法编出超出自己知识领域之外的故事,所以先生的故事只能在传统评书基础上加以改变。

    不但这家茶馆里在说刘蓝故事,京城所有茶馆里都在说,这也不是上面刻意安排的,而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老百姓就爱听这一口。

    百姓有自己获取消息的渠道,上流社会人士就不一样了,他们得到的消息更接近真实情况,据说皇上的辫子是刘蓝催逼下,小德张剪的,这更符合逻辑,贴近事实,刘蓝二人分工明确,红脸白脸,得罪人的活儿都是刘骁做,但蓝焱必定背书,两人配合默契,性格互补,一个低调严肃,一个高调活泼,据说刘大人在日理万机之余,就喜欢去天桥逛逛,去石头胡同和赛金花吃一壶酒。

    前半句是真的,后半句是假的,刘骁是喜欢便装带着卫士去天桥看表演,天桥八大怪那是慈禧太后御封的民间表演艺术家,可惜这时候八大怪已经老了,不大亲自表演,上场的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

    刘骁穿着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