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拿了衣服鞋子进宫面圣,军机处拆了,乾清门侍卫换人了,皇帝的信息渠道全断了,在宫里啥也不知道正在生闷气,就见二奸臣登门,顿时觉得不妙。
刘骁让人展示西装,说特地为皇上定做了一套符合时令的洋装,穿上试试呗。
人对新鲜事物总是感兴趣的,想当年乾隆皇帝就经常穿上汉人衣冠玩sp,光绪经常接见使节,见过各种洋服,就是没亲自穿过,他脸色缓和下来,夸奖两位爱卿有心了。
“收起来吧,朕有别的正经事。”光绪说。
“启禀皇上,这就是正经事,皇上现在就换上,不然臣不开心。”刘骁说。
光绪捏紧的拳头又松开。
蓝焱说道“张总管,还不伺候皇上更衣。”
小德张无奈地看着皇上,光绪面无表情,走到屏风后面,几个太监帮他换衣服,大家都没接触过洋装,扣扣子都笨得要死,还是刘骁走进来,亲自帮皇上打理一番。
两个小太监搬了一座镜子过来,光绪端详镜子中的自己,一身素白,这是欧洲绅士们夏季休闲的服装,配上一顶草帽,确实比长袍马褂更显英挺帅气。
光绪高兴了,左顾右盼,顾影自怜。
“我皇比明治天皇潇洒十倍。”蓝焱拍马屁道。 “岂止十倍,简直百倍。”刘骁说,“穿上军礼服的话更加英气逼人,只是,似乎哪里不对劲。”
“发型。”蓝焱接口道,“皇上这条大辫子太出戏了,这还是中世纪宫廷打扮,现在都二十世纪了,要梳分头背头,打发蜡才时髦。”
光绪意识到两人的目的是自己的发辫,他从来就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汉臣逼皇上剪辫子!
“祖宗留下来的……”光绪话没说完,蓝焱已经抄起他的发辫,刘骁大剪刀伸过来,咔嚓一声,辫子没了。
皇帝披头散发,鼻翼耸动,喉头哽咽,想哭,自古以来,奸臣欺负皇上的故事都没这么离谱过。
二奸贼齐刷刷甩马蹄袖拜倒“吾皇圣明!带头剃发作为表率,大清幸甚,万民幸甚!”
随即二人摘下官帽,原来早已都没了辫子。
事到如今,皇上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什么,一切都在强力有序的推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满,去皇权。
光绪已经感觉到了,汉臣想的绝不是君主立宪这么简单,他们要的是剥夺八旗入关以来的全部权利,只不过这个过程相对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言比较温和罢了。
火光一闪,是殿外的照相机镁光灯在闪耀,皇帝剪了辫子的狼狈样被拍了下来。
“赶明儿皇上留起头发,我帮您设计一个飞机头,咱开个大爬梯招待各国使节,绝对引流国际潮流,让欧洲那些贵族都跟着您学。”刘骁说。
光绪凄然一笑。
刘骁捡起皇帝的辫子,目光落在小德张等人头上,目露凶光“我下次再来,不希望看到有人拖着猪尾巴,这是落后的象征,屈辱的标志,看见我就生气,都二十世纪了还拖着辫子的人,活该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
小德张急忙道“奴才不敢。”
刘骁说“别奴才奴才的,你不是我的奴才,你也不是皇上的奴才,等改革了宫廷制度,你就是堂堂正正的内侍官,是为皇家服务的官员,不是谁的奴才。”
小德张不敢接话,只能道一声“嗻。”
……
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量报纸将中枢的精神传达到京师的每个角落,一时间连茶馆里说书的艺人都专门留出时间来说国家大事,朝廷不但不禁止,还大加鼓励,掌柜的们悄悄将“莫谈国事”的纸条子从墙上揭下来,台上的先生正在讲嘉定三屠的故事,听的大伙儿泪眼朦胧的,原来头上的辫子还有这许多故事。
民间的反馈是需要时间缓冲的,绝大多数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头上的辫子,一时间要剪掉,不是心理上接受不了,而是习惯上接受不了,这得慢慢教化,而教化普通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强制命令,而是让说书先生放在故事里说,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
民间有云,当年是多尔衮搞得留发不留头,现在又是多尔衮的转世搞出新的剃发令来,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天注定,甚至有人说推背图里早就预示过了,只是你们不会破译罢了。
紧跟着大的就来了,皇帝剃发!这件事引发了京城舆论界的海啸。
京师八旗子弟全在哀嚎,辫子就是大清啊,剪了辫子,等于推翻了祖宗制度,大清还是以前的大清,宗室们私下串联,绝不剪辫子,就算是死,也要保住辫子。
荣禄手下有个叫铁良的官员,镶白旗出身,是满人中难得的人才,他和一帮宗室密议之后认为,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只有兵变才能拿下刘蓝二贼,请皇上亲政。
现在满人手上没有一兵一卒,算来算去,能依靠的只有忠心耿耿的老臣宋庆,宋军门现在署理直隶总督,掌管军政大权,找他尚有一线希望。
铁良星夜前往天津求见宋庆。
直隶总督衙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