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白龙刘骁 > 第196章历史天空下

第196章历史天空下(2/3)

骑兵,利用超强的机动性和坚韧的耐力战胜对手,这是他们的传统和法宝。

    玉昔帖木儿将战术布置给几个千户,千户们各自领命去了。

    十里外的通惠河上,平底战船武甲号的甲板上拴着一个类似于风筝轱辘的东西,顺着绳子看上去,是一架小型侦察型气球。

    白龙军已经淘汰了不稳定的热气球,改用性能更高的流线型氢气球,战船拖着气球前进,空吊篮里的侦察兵穿着貂皮,戴着皮帽子和风镜,用高倍望远镜能观察到方圆上百里之内的敌情,气球和战船之间有一条电线连接,可以使用原始的磁石载波电话进行通讯。

    刘骁得知前方的地形地貌后,忽然感觉到,历史上英法联军大败僧格林沁骑兵的经典战例即将提前上演,这里就是里桥。

    前敌指挥是于锦,刘骁不能越俎代庖,只好在后面静待捷报。

    气球上敌军动向通过传令兵迅速送到前线。

    前方,于锦立于帅旗之下,对面是一支熟悉的军队,对方即将如何表演,他心知肚明,如果这是在大草原上,元军会驱使周边附庸的游牧民族来做炮灰,火力试探,消耗弹药,但这里是河北平原,周边都是种地的农民,且青壮年已经被签丁,所以元军只好亲自动手了。

    一支人数不多的骑兵从正面冲来。

    于锦下令,敌军进入有效射程后开火,三军不得擅自出击,自行车兵的机动性还是没法和真正的骑兵相比的,出阵就了敌人的诡计了。

    元军的战术并不是破阵,而是袭扰,他们的计划是冲到距离敌军三百步上即开枪,用远程箭雨先覆盖一波,周而复始,引敌人出来追击。

    但是有一点被忽略,就是武器的射程,白龙军装备了最新式的武器,定装弹膛线枪,射程和精度远比燧发枪和弓弩强。

    元军都是马术精湛的骑手,他们张弓搭箭,引弓欲射时,对面阵地闪起一片火光,一轮轮齐射非常具有节奏感。

    这已经不是二十年前刚装备燧发枪时的白龙军,军人素质和武器经验都大大增强,他们面无表情的装弹,射击,枪是连珠枪,连三段击都淘汰了。

    第一线是山东兵和川军混编的,两边都憋着一股劲,争当第一流,比谁开火速度更快,比谁撂倒的人更多。

    吴轩手上拿的是一支杠杆式步枪,枪管下方有一条管状弹仓,能装十三发子弹,俗称十三太保,他的右手负责上弹和扣扳机,扳机护圈下方放手指的地方,扳动时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一枚火烫的弹壳抛出来,下一发随即入膛,火力猛烈,持续性强,一个十二人的班组,手上拿着十三太保,能硬刚一百人的敌军。

    水师步勇是四等人,装备的是不太先进的武器,吴轩身旁是一个川军老兵,个头不高,步枪加上刺刀的长度都快超过他的身高了,这是一种拉栓步枪,弹仓只能装五发。

    吴轩一口气打完十三发,端着青烟袅袅的十三太保得意洋洋看看旁边,川军老兵目不斜视,从腰后皮质弹袋里拿出一个五发桥夹,往枪膛里一拍,就可以继续射击了。

    而杠杆式步枪重新上弹就麻烦多了,得一枚枚的往管状弹仓里面塞,你可以携带一个备用弹仓,但是长度和重量都很不便,比桥夹麻烦多了,所以两种枪的实际射速差不多。

    锋面上的五百人,相同单位时间内抛射的致命金属,比元军高出十倍都不止。

    负责诱敌的第一波骑兵几乎被尽数放倒,只有寥寥几人拨马回去。

    玉昔帖木儿收起千里镜,他有点不会打仗了,自己的兵够不到人家,怎么打,背后就是大都,不会打也得打。

    元军也不是傻子,长生天赐给他们天生会打仗的智慧,骑兵迅速化整为零,以更加松散的形态进行袭扰,在远距离上,单个目标更加难以命。

    于是齐射变成了狩猎,比拼枪法的时刻来到了,白龙军素来不缺神枪手,四面袭扰的敌军游骑,鲜有能冲过来的。

    玉昔帖木儿开始焦虑,下令收缩部队,他就不信了,敌人能在这儿一直当缩头乌龟,等他们前进的时候,就是出击的时机。

    战场恢复了宁静,只留下区区几百具人马尸体,还有些无主的战马四处游荡,以至于会让吴轩产生错误的判断,他惊喜道“我们打赢了,敌军败了。”

    身边的川军老兵鄙夷道“伢子,还没开始呢。”

    于锦明白敌军的策略,令旗一挥,军队变阵,前锋和两翼以散兵线前进,保护军缓缓推进。

    周围伺机而动的怯薛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们的拿手好戏开场了,两万骑兵撒开了,从四面方围攻袭扰,甚至连通惠河里的战船也遭到岸边骑兵的攒射。

    别看只是单薄的散兵线,火力强大,骑兵根本占不到优势,什么机动性,什么回马抛射战术,全都无效,白龙军射人先射马,瞄着战马开枪,几里路走下来,散兵线依旧坚固,游骑兵却损失了不少。

    吴轩端着枪走在侧翼,战友们就在身边,他们的右侧是大队,左侧是收割过后一望无际的河北狂野,远处游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