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贡院。
老皇帝批阅考生们的答卷,
“这一份答卷不错,颇有才气,尤其是策论,书写的不亚于一些大臣。”
老皇帝拆开了试卷上的封条,
封条是用来遮盖名字的,防止作弊。
但是皇帝亲自阅卷,也就不在乎作弊和偏心的问题了。
所以可以直接拆开封条,看看到底是谁写的答卷。
“唐小龙?”
看了名字,老皇帝顿时微微惊异,
因为此人的名字里,带有一个“龙”字。
“皇上,唐小龙是开封府尹的儿子,如今应该是十二岁。”
主考官和开封府尹,也都是老熟人,所以知道开封府尹的公子唐小龙。
“才十二岁,竟然能写出这种策论,很不错了,暂定第一名。”
老皇帝对唐小龙的答卷,还是颇为满意的。
“陛下,您应该看一看这份答卷,下官觉得此人更适合作为第一名。”
主考官已经把大部分考生的答卷,都看了一遍,
甚至评选出了第一名。
老皇帝拿到这份答卷,一看便是,十分满意!
“嚯!确实不错!”
“书写隽秀,四书五经没有一处错漏,策论也是十分犀利,观点详实充分,必定是个治国大才!”
老皇帝越看越是觉得满意,爱不释手。
他拆开了封条,看到了答卷的考生姓名:
李梅!
“这李梅,是何许人也?”老皇帝询问道。
“陛下,老臣看了这李梅的资料,他是应天书院举荐的考生,户籍在开封府的魏家堡。”
主考官找到了李梅的资料。
应天书院,乃是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此人竟然能就读应天书院,绝非池中之物,这份答卷也写的很是不错,当得起这第一名!”
老皇帝捋了捋胡须,十分满意,平定李梅为第一名。
而这李梅,其实就是魏家堡的美人梅丽。
她女扮男装之后,以重金加入了应天府书院,才能参加这一次的秋闱考试。
就在这时,
有一名阅卷的考官,拿着一份试卷,递给了主考官,说道:
“大人,这份试卷,真是可惜了!”
“四书五经的部分,回答的简直完美,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但是策论部分,就有些太浮躁了,眼高于顶,不够务实。”
主考官一看,也是一阵叹息,说道:
“此子还需要磨砺,不能让他中举,再磨砺三年吧。”
秋闱三年举办一次,所以机会十分难得。
老皇帝听到两人的交谈,有些好奇,说道:
“让朕看看,那份答卷到底写了什么。”
主考官将答卷递了过去,
老皇帝一看,确实很惊叹,前半部分的四书五经,写的十分完美,毫无错漏,
后半部分的的字数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字。
不过,每一个字,都说到了老皇帝的心坎上!
或许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份答卷不切实际,
可是对于皇帝来说,答卷上的内容,恰恰很符合帝王的雄心壮志!
依法治国!海上霸权!商业帝国!
犯我者,虽远必诛!
“此人一腔热血,你们怎能如此打压!”
老皇帝有些鸣不平,说道:
“若我大明的官员,都像他这般鸿鹄之志,必能一同四海!
朕觉得,可以让此人中举!”
听到皇帝的意见,主考官立马惶恐说道:
“是老臣考虑不周,让此人中举,列为经魁!”
在成绩评定中,
第一名叫做解元,
第二名为亚元,
第三、四、五名,为经魁。
老皇帝点了点头,拆开了答卷上的封条,看到了考生姓名:
周元!
揉了揉眼睛,老皇帝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
“这个周元,是何许人也?”
“原来这份答卷是他写的!”几名考官都是小声议论起来。
“回陛下,周元是院试的第一名,受到开封府尹的举荐,在嵩阳书院就读。”
一名考官对周元很了解,说道:
“此子乃是嵩山有名的神童,十二岁便博览群书,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他寄宿在少林寺中,喜欢在少林寺藏经阁参悟武学。”
老皇帝听到这,心中一喜,但是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的对考官们说道:
“我觉得此人,可以评为第一名解元,你们觉得呢?”
“什么?这……”
考官们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