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视频君:开局盘点十大猛将! > 第202章:并州风云(十)

第202章:并州风云(十)(1/2)

    

    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辞官归居,太祖赐临濠地若干顷,设置守坟户一百五十家,赐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

    一年后病愈,太祖便命他负责修建临濠宫殿,将江南富民十四万迁徙濠州耕种,让李善长管理他们,留在濠州数年。

    洪武七年,太祖提升李善长之弟李存义为太仆丞,李存义之子李伸、李佑都为群牧所官。

    洪武九年,太祖以临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授为驸马都尉,初定婚礼,公主严修妇道,李家受宠显赫,时人极为羡慕。

    李祺与公主结婚一个月后,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说“李善长恃宠自纵,陛下因病几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来问候。

    驸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来朝见,召他至殿前,又不认罪,这是对陛下极大的不敬。”

    李善长因此获罪,被削年禄一千八百石,不久,太祖又命李善长与曹国公李文忠一起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监督圜丘之工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仍然如故。

    御史台缺中丞,李善长暂理御史台事务,多次向太祖提出建议。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明太祖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长没有表示感谢,太祖因而怀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多岁的李善长却与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起被冤斩,故居被抄毁,从此以后,李善长的故居与后裔成为未解之谜。

    崇祯十七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获追谥“襄愍”。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因为年老约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卫士三百人,汤和悄悄告诉他所听到的事。

    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屡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将丁斌治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义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

    于是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供词上说“胡惟庸企图谋反,派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

    李善长惊叱道‘你这么说到底为了什么?你们一定要慎重,否则九族都要被灭。’

    不久,又派李善长的老友杨文裕去劝他说‘事成之后,当以淮西之地封你为王。’

    李善长惊骇不已,仍不同意,却又颇为心动,胡惟庸于是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仍然不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后,胡惟庸又派李存义去劝说,李善长叹道‘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

    有人又告发李善长说“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李善长却匿而不报。”

    于是,御史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

    这些证言显示,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

    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于是,太祖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人,都同时受胡惟庸牵连而死。

    不久,被牵连的还有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若干人,太祖亲自下诏罗列他们的罪状,加在狱辞里面,纂成《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李善长之子李祺与公主被迁徙至江浦,过了一段时间后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牵累判罪。

    李芳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任旗手卫镇抚,但被取消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李善长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奏“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勋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娶公主,亲戚拜官,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

    即使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了。

    人们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定胜于兄弟之子,已经安享万全之富贵的人,一定不会去想侥幸获得万一之富贵,这是人之常情。

    李善长与胡惟庸,仍然只是儿女亲戚,而对于陛下则像对子女一样的亲近。

    假使李善长帮助胡惟庸谋反成功,也不过是位列勋臣第一而已,太师、国公、封王而已,娶公主、纳王妃而已,难道还会胜于今日吗?

    而且李善长难道不明白天下是不能侥幸取得的吗?元朝末年,欲取天下者无限,却都莫不为此粉身碎骨,覆宗绝祀,能保全自己脑袋的有几个人呢?

    李善长自己也亲眼所见,为什么还要在衰倦之年去重蹈覆辙呢?凡是去这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